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六章 廣東調停(二)(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7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10

    我已經盡量挑夜深人靜的時候了,這時看的人少最快一般要至少半時後才會修改為正確的內容

    用電腦看的沒問題,用手機app看的自動訂閱也沒問題,隻要沒在我還沒修改時點開章節就行。而一旦點開,錯誤的章節內容就下載了下來,進入到手機緩存了,這個時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機客戶端仍然是錯誤內容,始終不會改變。

    這個時候隻有重新下載這個章節,如果不行的話就隻有刪除本書下架,然後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眾書看的人少又猖獗,沒辦法,不這麽做混不下去了,見諒。

    *********************************************

    168年底才設立的棉農鄉、鎮遠鄉(已撤堡設鄉)這兩年來在農業部、紡織工業總局、西北墾殖銀行派出的大量流動業務員、技術員的幫助下,兩地近四千居民目前已經初步站穩了腳跟。

    其中棉農鄉陸續開辟出了棉田三萬畝,1640年全年預計收獲皮棉1500噸,再加上兵團堡及平安鎮附近開辟的一些棉田,目前已經能夠供應國內三分之一的棉紡織原料需求了。不過這個比例在周大河看來還是太,至少要提高到70%以上才靠譜。

    棉花對於如今已經成了華夏東岸共和國財政支柱的紡織業(軍工出口不穩定)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保證原材料的供應安全,則是整個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令人欣慰的是,國家領導人目前的思路很清晰,對東岸共和國孱弱的原材料海上供應線也看得極為清楚,這兩年來一直在努力提高棉花、羊毛的自給率。

    無奈紡織業發展增速太快,這幾年來棉布年出口量從最初的十餘萬匹一直增加到去年的超過五十萬匹,與之相對應的是,對原材料棉花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長。盡管國內已經大力開辟了許多棉田,但缺口仍然巨大,甚至於連法屬聖多明各(海地)的棉花產量都有些不足,紡織工業總局開始轉向巴西、佛羅裏達等地進口一些當地棉花,當然這同樣帶動了兩地殖民莊園主們大力投資棉花種植業。

    近來政務院、紡織工業總局、棉農鄉政府一直在大力投資基礎設施,開辟新的棉田。但苦於人手的不足,棉田規模增長有限,最近他們更是開始向執委會申請了奴隸配額,以盡快提高國內棉花的產量。在周大河看來,也許過不了幾年,東岸的棉花自給率就能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馬車仍然在不緊不慢地開著,而車上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不過好在路程並沒有太遠,不過才一個時出頭,馬車便穩穩地停在了鎮遠堡南門外的公交車站。所謂的公交車站,其實也就是三間磚瓦平房外加一個帶圍牆的院子而已。院子內停放車輛,三間平房中一間存放零件、工具,一間是馬棚,還有一間則供值班人員居住。

    “劉技術員”一把拽住正站在車站門口東張西望的周大河,嘴裏直嚷嚷道:“走,兄弟,這都晌午了,咱先去吃飯。”

    周大河這會兒肚子正也餓了,便沒有推辭,和劉技術員一起朝城內走去。

    鎮遠堡南城門口站著幾名警察,其中一人更是穿著內務部警察的黑色製服,棉農鄉的間諜大案剛過去沒多久,作為鄰近地區的鎮遠鄉也不敢怠慢,對於外來人口的盤查極為嚴格。這不,那名內務部警察拿著周大河的身份證、報到證以及由西北墾殖銀行總行開具的介紹信仔仔細細看了很久,這才麵無表情地交還給了他,放行過去。

    緊鄰南城門的就是鎮遠堡的商業區。是商業區,當然沒法和定遠堡、東方港以及平安鎮那種大地方相比,這裏的所謂商業區也不過就集中了一家中等規模的雜貨鋪、一家專營糧油幹果的糧鋪以及幾家飯館罷了。劉技術員告訴周大河,雜貨鋪和糧鋪都是政府開辦的,用於向老百姓平價出售生產、生活消費品,而那些飯館則是私人開辦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