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與南洋(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50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21

    “現在南方開拓隊正在策劃、實施的南進貿易策略,就是想補上這麽一環。而寧紹地區的商業資本,也有擴充這些海上貿易的衝動,所以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展開了。”邵曙光又解釋道:“現在,因為自身力量的嚴重不足,我們需要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福建鄭家的人一起都拉進來,進行貿易,而這種抱團取暖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應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做法。”

    其實,目前四家一起規劃的貿易路線還頗有些不足。比如,他們計劃中的定海—廈門—澳門—會安—馬尼拉的貿易航線,最後一段效率頗低。按照最初的想法,會安後麵是要去馬六甲城進行貿易的,以采買一些印度特產,然後再沿海岸線航線前往菲律賓群島。

    但馬六甲現在控製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手裏,在動了他們的商業奶酪之後,誰也沒法保證荷蘭人不會將市場向他們關閉。再加上附近海域猖獗的海盜隱患,因此他們還是暫時放棄了這一段,等以後再。

    作為南進貿易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台灣銀行就打算未來在會安港設立大型貨物集散中心,然後開辟通往暹羅、東印度群島(學英國人一樣,偷偷摸摸采買香料)、緬甸乃至印度的支線市場。這些的短途航線,真要好好經營的話,商業利潤還是不宜低估的,這從葡萄牙人至今仍在跑著澳門—孟加拉灣航線就能看得出來。

    這些所謂的短途貿易支線,無疑又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人們構成了嚴重的競爭威脅。當那些荷蘭佬們發現自己的生意被搶,荷包嚴重縮水時,不知道會不會做出什麽過激的舉動。也許,當有些抑製不住火氣時,類似當年在萬丹屠殺英格蘭商人的事件也會上演到東岸人身上,這也是個不能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當然擴大貿易線的好處也很多,除了利潤外最大的無疑就是影響力了。你看會安現在大片的日本人、華人商業會館,就可知這兩個群體在當地貿易地位中的優勢有多大了(最近二十年日本人的影響力也隨著幕府的閉關鎖國而快速下降),東岸人現在就希望素來山多地少的福建可以借著這些貿易線往外延伸,通過商業往外移民,最終改變當地的人口構成。

    這些移民,不需要東岸自己花一分錢,而未來一旦成了氣候的話——幾乎是必然的,南洋最初的移民很多都是商業移民,後來慢慢將老家親朋還有帶來,慢慢形成了龐大的社區規模——反倒是東岸人擴大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等地影響力的絕佳媒介。以東岸海軍的強勢程度,這些海外華人隻要腦子不傻,都知道該抱哪根大腿。

    這是長期的幾十年乃是百餘年的大戰略,短期內是看不出任何效果的。而這,很顯然也需要一個龐大的商業、航海資本在背後支持著,就看寧波當地的商人們在消化完了新得的紹興府地盤之後,會有多少資本可以進行這種海外輸出了。但不管怎樣,驍勇的東岸海軍肯定會盡一切力量為這種資本輸出保駕護航的,不讓外人占了便宜。

    1685年10月0日,在結束了會安港的停靠、補給之後,搭載著邵曙光的“短跑冠軍”級移民運輸船也拔錨起航,離開了越南近海,全速朝印度西北部的第烏島駛去。

    很顯然,這是一艘走馬六甲海峽的移民船,在東岸與葡萄牙協調好利益,於第烏島上大興土木建設基地後,這些走馬六甲海峽的移民運輸船也相應地調整了航線,將此處作為旅程中一處重要的停靠點,如今這艘船就是這麽航行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