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東屬巴西(二)(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980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27

    這個時候,隊伍已經隻剩下4個人了,7個人死在了之前這兩個月的旅程中:兩人死於突發疾病、兩人死於印第安人襲擊、一人在砍伐樹木造船時死於毒蛇襲擊,就連探險隊隊長蕭光都不慎得了瘧疾,靠金雞納霜的治療才撿回一條命。

    不過如此惡劣的處境,卻沒有降低探險隊的士氣,原因無他:探險隊剛剛在一段略顯幹涸的河床中發現了不少砂金。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發現,砂金多意味著附近有金礦石被水流衝刷破碎,那麽必然就有一個礦床,這正是大家所要尋找的。

    於是,二十多人很快又分成了兩組,分別沿著兩個方向開始尋找金礦。他們沿著河流尋找,不斷地篩選河沙,試圖發現裏麵的金粒。就這樣足足折騰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後,他們終於在一處河穀旁邊發現了金礦的一角。

    金礦的範圍似乎不大,儲量也很有限,但已經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了。蕭光讓人記下了具體位置並畫了較為精確的地圖,然後又繼續在周圍尋找了一個多月,隻可惜並沒有收獲。也許這裏還隱藏著更多的金礦,無奈人手過於稀少,隻能以後再了。

    其實這並不是異想開,曆史上整個米納斯吉拉斯州到處是金礦、寶石礦和鑽石礦,隻不過規模大不一罷了。以聖弗朗西斯科河(團結河)為軸心,越往下遊,砂金出現得越多,大不一的金礦到處都是,一直到韋利亞斯河(團結河的一個大支流)附近,金礦陡然密集了起來,並且出現了大型、超大型金礦,以至於在170年的時候,葡屬巴西總督宣布成立米納斯吉拉斯將軍轄區,對這個麵積接近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州進行統籌管理。

    在那個淘金熱的年代,整個米納斯吉拉斯州到處都有人在開采金礦,沒有一處不盈利。在18世紀的時候,政府在該州年產金量隻有0多噸,但私人采金量據達到了70-80噸,非常瘋狂。

    而更令人絕倒的是,當地還有一個超大型的鐵礦、一個儲量不的銀礦以及銅、鉛、水銀等其他礦藏,但卻少有人問津。究其原因,是因為投資、獲利大的砂金到處都是,人們不費什麽力氣就能獲得黃金的超額利潤,以至於從銀礦裏提煉白銀都沒人願意去做,更別提開采銅礦、水銀礦、鉛礦和鐵礦了,也就後來包括祖母綠在內的諸多寶石礦的發現,才又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罷了,因為這種“石頭”在歐洲真的很值錢,利潤不比黃金低,甚至更高。

    由此可見,米納斯吉拉斯州真的是一個寶庫了——其實鄰近的聖埃斯皮裏圖州、馬托格羅索州及巴伊亞州都有金礦,其中尤以馬托格羅索州的為大,一點不比米納斯吉拉斯的——不但有大量的黃金、寶石、鑽石這種堪稱現金的礦藏,同時還有著世界級的鐵礦及其他礦藏,工業革命所需的資本、原材料都齊活了,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煤炭了,這個是硬傷,確實沒法解決。

    但不管怎樣,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巨大價值是怎麽都不容忽視的。在曆史上,巴西的經濟經曆了三個周期,第一個是從殖民初期開始倒16世紀晚期,這是所謂的“紅木周期”,即葡萄牙人瘋狂砍伐巴西蘇木,除了造船、製作樂器外,最主要的用途便是拿來製作紅色染料,然後在歐洲大賣特賣,賺了無數利潤。當然後果我們也知道了,先是法國人覬覦,一直試圖在巴西建立據點,但始終沒有成功,被葡萄牙人驅逐掉了。不過隨後荷蘭人也趕了過來,這次葡萄牙人比較吃力,一度喪失了東北部大片土地,最後依靠英荷戰爭才成功奪回失地,再度全占巴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