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二十五章 南非瑣事(一)(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43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34

    “廢苑鶯花盡,荒台燕麥生。韶華如逝水,粉黛憶傾城。野菊金鈿,秋潭石鏡清。誰憐舊時月,曾向日邊明。”將這首寄托了哀思之意的詩題在了一幅畫上之後,白玉堂怔怔地看了畫上的女子很久,然後才黯然歎了口氣,將畫卷仔細收好,放到了自己的保險櫃內。

    畫上畫的是他病逝不到一年的亡妻,原是東岸第一代元老、民政委員肖明禮之女,與白玉堂結婚之後,一直相夫教子,夫妻關係和諧,不意不假年,還不到五十歲呢,就一病不起,然後溘然長逝,令人頗為惋惜。

    畫中女子身材頗高,頭上戴著一頂名貴的貂皮帽,耳兩旁各垂一辮,似有草原風格,又似歐陸斯拉夫女子常見發式,這或許和她母親是異族人有關。不過除開發型,她的服飾卻幾乎是中國風格,上身穿著半袖綢布外衣,內著直領長袖上衣,束著腰帶,足穿長筒尖頭皮靴。

    誠然,這些風格不全是這個年代中國大陸上女子的常見服飾風格,因為其似乎更男子化一些,更具有一些剛勁柔美的風格,這也許和東岸的環境、氣候、地理及民風有關。東岸男女,尤其是打生活在東岸大草原上的,幾乎沒人沒見過馬兒,甚至於可以大部分男女時候多多少少都騎過。這樣的文化、風俗背景,自然與活動範圍狹,被傳統禮教束縛得人身自由有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姐夫人們大為不同,因此體現在服飾上,兩者之間就也有了不少的差異。

    你在中國大陸,且不明國、順國和清國了,就是東岸人統治多年的寧波、登萊等地,幾時見過穿著長筒皮靴招搖過市的婦女?偶有幾個,也是東岸官員的家眷,他們自生活在東岸大草原上,來到寧波或登萊後依舊風俗不改。

    當然中國傳統服飾對東岸人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尤其是在這個國家明人比例越來越多的當下(含本土出生的二代、三代),傳統華夏服飾的滲透也無處不在。比如畫上的半袖、長袖衣服的款式,就帶有很強烈的漢地中原女子風格,並且看起來做工精良,一看就是出自蘇杭名家之手,應該是當初強製遷移到東岸的蘇鬆淮等地的織戶的作品。

    與這些相比,其實當初穿越眾帶來的服飾痕跡,這些年來卻有日漸消退的痕跡。尤其是那些現代女性服飾,實話除在早期流行了一陣子以外,現在你去看看,除了在青島博覽會大街上還能見到一些之外(但比最初也改變了很多),基本都銷聲匿跡了。這證明,即便穿越眾再怎麽英明神武,但在數百萬的人口群體審美麵前,他們還是不怎麽占優勢的。

    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穿越眾帶來的男性流行程度比女性服飾要強上很多。尤其是政府官員的白襯衫、中山裝,軍官的呢子大衣等等,因為賦予了職業光環的緣故,在成年男人當中還是比較流行的,且一套用料考究的此類服裝售價也不算太貴,因此得以流行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