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三十二章 挺進風下之地(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952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36

    不過,當東岸人隨後又從船上下來了一百多名攜帶武器的士兵時,文萊人又驚呆了。他們幾乎立刻就從城裏調集了數百名士兵過來,其中超過一半持有火槍,而且還有四門陸軍火炮。與西方商人貿易了整整一個多世紀的他們,並非沒有見識的土包子,事實上西方的火槍大炮從明末開始就在整個東南亞流行開來,各國軍隊開始使用熱武器作戰,軍隊中列裝熱武器的比例越來越高,遠超當時的中國大陸。

    文萊作為風下之地的貿易重鎮,自然也有一支配備了火槍和大炮的部隊,因此在看到東岸人來者不善之後,他們立刻就集結了起來,打算趁東岸人立足未穩想將他們趕出去。結果自然是他們踢到鐵板了,這是一個來自台灣陸戰營的步兵連,裝備了線膛槍的他們隻遠遠射擊了一陣,就震懾住了這幫馬來人,然後不得不派出使者過來談判。

    談判的結果是文萊方麵接受了東岸人在這裏設置商站並派“少量”人員駐守的請求。按照雙方的協議,東岸人將尊重文萊蘇丹支配這個國家的權力,同時有權在港口內設立一間永久性的商站,商站內可駐紮“不超過一百名士兵”,同時按章納稅,支付土地租金,不得從事任何非法活動。

    可以,這份協議是文萊蘇丹極其不願意簽訂的,但台灣陸戰營百餘名士兵強大的火力給了他們深刻的印象。他手下的士兵,平時欺負一下內陸的山野部落是足夠了,對付西方來的少量水手也還湊合——多了就不行了,當年西葡合並期間,葡萄牙人幾艘戰艦抵達的時候,文萊人也很恭順的——但麵對組織程度很高且裝備精良的外國職業軍人時,還是有些不夠看,因此很輕鬆地就被東岸人嚇住,然後簽訂了城下之盟,允許他們在文萊港內建立商站。

    而永久性的堅固商站,往往是殖民的第一步,西方殖民者在一時無力殖民整個地區時,往往選擇先從堡壘式的商站搞起,然後慢慢積蓄力量並分化瓦解土人勢力,最終用很低的成本(這點很重要)達到吞下整個殖民地的目的,東岸人其實也不例外。

    考慮到文萊港大概是風下之地當中最富饒——廢話,當然得富饒了,不然吃飽了撐著過來啊——同時也是相對勢力最弱的國家,那麽隻要東岸人持續積累,持續投入,那麽大概用不了太長時間,就可以將這個的城邦國家屯下來了吧。

    事實上東岸人對此也有過計劃了。比如丁威在來之前,上官就隱晦地問過他,是否打算將仆從軍第七師逐步裁減人員,然後移民海外,到文萊定居呢?如果可以的話,東岸人並不吝扶持他們家族在文萊當一個土霸王,這可比困守掖縣這麽一個地方強多了,經濟方麵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

    丁威將這個意思轉達給了他的父親,他父親對此表示“震驚”,同時也有些“疑懼”。震驚固然是因為看起來東岸人削藩也不會拖延太久了,不定就在眼前,他們家族經營了兩代人的掖縣眼看是傳不到第三代了,所以有些驚訝和傷感。疑懼則更好理解了,丁大興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可也知道文萊地處南洋,那裏濕熱難當,環境惡劣,似乎並不是什麽好所在。唯一有點好處的大概就是地處要衝,商貿比較發達,非常賺錢罷了。可他們丁家也不是什麽窮得掉渣的苦命人,有必要去南洋那個瘴癘之地拚死拚活求財嗎?似乎沒那個必要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