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五十三章 狩獵之國(八)(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524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42

    與金達萊一起在進取鄉視察了幾後,王大壯又騎馬前往了更南邊的一個新設定居點,名曰奮鬥鄉,位於後世巴拉那河西岸的佛羅倫西亞鎮附近,一個目前隻有大約一千五百人的新辟鄉鎮。

    請原諒我們在這裏使用了“隻有”這個詞,這是相對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言的。其實在荒涼的河西地區,擁有一千五百人的奮鬥鄉其實已經相當熱鬧了,甚至比許多設立已久的西班牙城鎮都要熱鬧。

    這一千五百名拓荒者裏,照例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遠東移民,三分之一是本土出生的年輕人,接近三分之一來自轉正的非國民勞務工。這些人裏已經結婚的比例相當低,有也是來這裏之前便已經結婚了的,但這並不常見。

    可以預期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最先結婚的其實還是那些出生於東岸本土的年輕人們。他們之間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更相近一些,同時也有一定的資本——雖然離家時攜帶的一點浮財已經在開荒過程中消耗殆盡了,但一些想念、關心孩子的父母依然會想辦法寄一些錢物過來,這使得他們這個群體的生活境遇要比其他人好不少。

    沒辦法,這就是現實!現在出生在本土的國民已經占據了東岸人口結構的主流(59.%),從血統上看他們很接近東方的中國人,但文化上卻已經有些不一樣了,這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秩序、環境和其他很多因素有關。

    比如,東岸本土的國民非常喜歡談論生意,談論海貿,且不論男女老幼,整個社會的參與度非常之高。人們並不以經商為恥,也不覺得追逐利益有什麽不對之處,整個社會都在談論著哪裏又有新的發財機會,躁動感遍布全國,與平靜地讓人感到擔憂的中國有相當大的區別;這裏的人們同時也非常好戰,無論是陸海軍在民間的威望都非常高,軍隊首腦在政府中的發言權非常之大,政府財政支出的最大頭就是軍費了,這在和平時期的傳統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也是無法實現的;這裏的人們更是非常喜歡享用華服美食,這從印度、波斯、東印度群島、非洲、美洲、歐洲、中國等各地商品大量湧入東岸就可以看得出來,東岸人民非常喜歡消費這些外來商品,與傳統中國又有所區別,當然這可能也涉及到兩者之間經濟水平的巨大差異。

    總之,接受了更多教育(雖然學教育始終未能全國普及),自生活條件更好(吃著牛肉、穿著皮衣),整個社會更加開放,與世界聯動更強的東岸二代、三代國民們,與中國大陸的文化確實已經存在一定的差異了。如果你將中國大陸的文化視為主文化的話,那麽東岸文化可能算是從中衍生出來的一種副文化、亞文化,因為中華文明的多樣性,東岸人文化中的某些特質在中國大陸的某些特定地區或曆史上的某個特定時期都能找到對應的地方,因此也可以東岸文化是放大了中華文化中的某一部分,縮了另一部分,這是環境、地理、社會和經濟基礎造成的差異,是本來就無法避免的。

    當然了,東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副文化、亞文化東岸人肯定不樂意。事實上,他們目前正憑借著自己先進的製度、技術和強大的經濟出,開始努力爭取華夏文化的主導權,認為中國大陸因為政治上的腐敗、軍事上的失敗和經濟上的不思進取,已經到了需要反思、改進的地步了。他們的文化已經陳腐不堪,需要進行改良和革新,不配引導整個華夏族群的繼續前進。總之一個中心意思就是,我們大宋苗裔才是華夏文明的正統,是代表了整個族群的發展方向,而且這個文化充滿了自我革新的機製,可以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做到兼容並蓄,海納百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