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海(六)(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81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4:52

    至於奧蘭治家族成員經常活躍的弗裏斯蘭、格羅寧根兩省會出錢、出兵與他們一起對抗已經得到大部分地區響應的三級議會,那純屬想多了。就憑他們拿不出錢這一點,就注定了他們使喚不了雇傭軍。雇傭軍雇傭軍,沒錢怎麽雇傭?現在威廉三世都去英國浪了,國內政權倒台,還怎麽挪用資金?

    高文剛認為以共和派那些家夥的智商,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他們之所以做出軍事威壓的姿態,大概也是為了配合使者談判,減少敵人要價罷了。錢嘛,共和派手頭還是比較充裕的,這得益於他們的基本盤,發個五六十萬盾的遣散費,再允許他們攜帶武器裝具離開,事情差不多也就了解了。而這種發錢遣散敵人軍隊的事情,上次法荷戰爭期間荷蘭人就試過了,當時他們遣散了明斯特主教攻過來的三萬軍隊,成功地用銀彈攻勢化解了多線作戰的危機,這種成功經驗當然要大大推廣了。

    1月1日,範博伊寧根在自己的辦公室與高文剛會麵。看得出來他的心情不錯,一見麵就給高文剛來了一個熱烈的擁抱,然後主動提出了大幅度降低東、荷兩國貿易關稅稅率,加強兩國間貿易合作的事宜。

    高文剛對此表示非常滿意。東岸人殫精竭慮,為共和派出謀劃策,為的不就是這些麽?威廉三世在台上的那些年,雖然共和派也一直在努力恢複兩國間的貿易水平,但阻力總是很大。威廉三世那個家夥,拚了命地向英國讓利,擠走東岸商品的市場份額,讓人很是惱火。現在範博伊寧根“撥亂反正”,將生意給東岸人做,那真是極好的,也不枉東岸人為他兩肋插刀。

    另外,範博伊寧根還提出,與華夏東岸共和國在軍事領域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原本聯合省大量進口英製武器,性價比低,兼且威廉三世擔任了英格蘭國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軍火貿易怕是要起波折,因此這會再不果斷轉向,還等什麽時候?

    荷蘭人提出的軍事合作協議自然不僅僅是武器買賣。事實上,在見識了東岸陸軍高昂的士氣和嫻熟的戰鬥技巧後,荷蘭人也提出雇傭部分東岸陸軍官兵幫他們整訓軍隊。這一點是東岸情報官員提出的,共和派對此表示認可,然後正式向高文剛提出請求。

    高某人當然不會拒絕這種好事了,因此很爽快地同意了這件事。隨後,雙方又談了有關機器進口、金融合作的事情,總體而言都十分愉快。高文剛估摸著,如果這些在未來都一一落實的話,保守估計一年能增加二百萬元以上的貿易額,且未來還有很強的提升空間,確實非常不錯。

    這二百萬元貿易額,買的都是東岸的商品,對東岸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畢竟,沒有消費市場,你企業哪來的技術進步?難道一切都靠國家來嗎?對不起,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國家是可以挖個兩百萬甚至甚至三四百萬金銀礦,但這對工業技術進步、企業管理提升、相關人才培養毫無用處,沒有消費者買東西,沒有市場對商品性能的反饋,沒有同行間的激烈競爭,這個國家的工業技術、企業管理是不可能得到有效提升的。

    因此,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是利潤的因素,還涉及到一整套的東西。想通了這一點,你就能理解東岸人為何對獲得市場如此執著了。

    1689年1月日,經過雙方長達兩的談判,駐守在奈梅亨的兩萬名德意誌雇傭軍終於同意了荷蘭政府提出的條件,即補發他們六十萬盾的遣散費,同時撥一批食品、禦寒衣被什麽的,然後撤出聯合省,各回各家。至此,一場可能爆發的內戰被消弭於無形,聯合省的局勢就此也徹底砥定,弗裏斯蘭、格羅寧根兩省的奧蘭治派鐵杆分子在無錢、無權、無外援的情況下,再也翻不起大浪,尼德蘭聯省共和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