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十五章 窮則變(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36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00

    “在封建社會,由於人們對生活資料的基本要求,以及賦稅形式決定了農民既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種植糧食作物上麵,又不能不抓緊時間從事各種手工業。因此,各種收工作業生產就以家庭副業的形式存在著。‘勸民農桑’政策就是保證家庭手工業原料的自給。但順國目前明顯超脫了這種農經濟模式,唔,至少在一些大城市的周邊是這樣沒錯。”陳明繼續道:“我仔細考察過南昌等地,這裏的官府居然已經在想辦法引進印度棉花了,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聽這種棉花品種好的。另外,他們還在整頓茶務和蠶桑業,這些都是為了商品性工業生產準備的,也不知道他們打算將這些東西銷往哪裏。我們不買的話,賣給誰?鄭氏?廣東?還是清國?”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順國這個起點較低的政權(農民起義政權)與滿清一樣,是非常務實的。他們非常重視商業,非常看重對外貿易帶來的利潤,其政府公文中曾經公開支持商品化農業,因為這是他們不多的能夠出口創匯的商品。“若僅持農業一端,斷難養贍(軍隊)”,認為軍隊和社稷不能僅靠糧食種植業而安然自足。因為這樣的話,錢從何來?沒有錢,怎麽進口武器裝備和戰馬?怎麽請外國顧問?怎麽購買外國技術?而沒有以上這些的話,軍隊的戰鬥力如何維持?政權如何堅持下去?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順國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下生存到現在,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他們始終明白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情,那麽所有能夠讓他們活下去的救命稻草都要抓住。打了一輩子仗的他們清楚地明白,能夠保住他們身家性命的不是什麽微言大義,而是忠誠可靠的軍隊!沒法維持一支有戰鬥力、成規模的軍隊,他們是混不下去的,因此他們願意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做任何事情,即便被這個時代的很多士紳文人們詬病也在所不惜。

    到底,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順國現在肯定是恨咱們的。但他們也不敢徹底把我們給惹毛了,怕從此斷了自己的財路。他們國內大概商品化農業,大搞手工工場製度,生產出來的很多商品除了我們購買外,就隻能銷往周邊地區了,但這又談何容易,比我們還優質的客戶可著實不多呢。”陳明嗬嗬笑著道:“當然他們自己也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在著力解決。你看這次南下攻打明國,他們就拚了命地想擠入廣東,奪取關鍵的出海口,可惜被我們的人搶先一步給堵了回去。他們要出海口幹啥?還不是為了貿易,為了黃金白銀啊?我估摸著,這幫孫子保不齊已經輾轉見過荷蘭東印度公司或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的商人了,不然幹嘛卯足了勁要出海口啊?閑得慌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