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六章 狩獵之國(十四)(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44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03

    這些婦女平時掌管著家裏的鑰匙,甚至是保險櫃鑰匙(如果有的話),各種日用品的采買及副業經營所需的各類物品都由她們一力負責,社會經濟的參與度非常之高。無論是家庭飼養、手工編織,還是協助家長安排家庭財物的用度,女性特有的精打細算和細致管理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這體現了東岸的婦女生活有別於傳統文化中婦女角色的地方。

    甚至於,聽最近政府有意進一步提高婦女社會地位,允許婦女成為農業戶口的戶主,並以戶主身份訂立契約、買賣房屋、投資金融市場等等。在這以往是很難想象的,因為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東岸社會,其婦女基本隻能以私人身份處理私人財產,而不能以戶主身份處理家庭財產。這次的改革可以是一次巨大的進步,對社會層麵的衝擊不可視。

    手工編織、買賣房屋、貸款借糧、典當質押、購買股票、簽訂合同等等,可以想見,在不遠的將來,東岸社會的婦女對經濟活動的介入會非常之深,與中國古代傳統社會婦女較少出戶及更少的介入經濟活動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其中既有穿越者帶來的後世觀念的影響因素,同時也有東岸地廣人稀,開荒工作極為艱苦,需要婦女重度參與的因素,兩者共同作用,形成了東岸獨特的文化。

    河西鄉的集市一個月才開兩,一般集中在月底。在這兩內,不僅本地人帶著各種貨物前來交易,同樣有許多外來商人前來進行交易。他們往往是從河對岸的東岸控製區過來的,而貨物則要更遠一些,多半是來自河間以東的東岸大草原上,那裏是全國工商業最大發達的區域,生產著各式各樣的商品。而在從那兒進口而來的各類商品中,最受河西當地百姓歡迎的,無疑是種類繁多的農具了。

    河西的農民們對於擴大生產麵積普遍持懷疑和審慎的態度,這是由他們樸素的經濟思想及傳統的生活習慣所決定的,正如“多種不如少種好,又省力氣又省田”,因此他們非常看重優質金屬農具、優質種子、肥料等能給單產帶來極大增長的東西,而不是貿然擴大生產規模,給自己帶來不可測的風險。

    謹慎經營、勤儉持家以及婦女更多地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是河西地區的拓荒人民的典型特征——才能夠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是廣大東岸拓荒農民的共同特征——而也正是他們這種篳路藍縷、慘淡經營的堅韌品質,才使得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實控國土一點一點地頑強向前延伸。越過高山、穿過森林、跨過河流,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他們拓荒的腳步,他們燃燒了自己的青春,貢獻了自己的心血,將一片又一片的土地轉化為繁榮安寧的國土。原本的邊疆變為腹地,曾經的荒山成為果園,舊時的草地成了一望無際的規整農田,陽光下的生存空間就此開辟,子孫後代永受其利。

    華夏東岸共和國的拓荒農民,就是這麽偉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