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七章 北滿格局(二)(3/4)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9446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11

    不過,定居點有了,但人呢?原本的女真人肯定是不成了,這些人擅長漁獵,但不會種地,而如果沒有人會種地,大家都逐水草而居或四處遊獵的話,那麽定居點又如何維係下去?所以這才有了陸峰一開始的問題,這裏沒人會種地嗎?

    而在聽到貝振聲的回話後,他基本上確定了,這個地方是真的太落後了,不靠大量來自先進地區的移民來帶的話,基本上文明是很難起來的。得,還是得到寧紹一帶去想辦法,那裏人口增長很快,但無論是農業還是工商業,都無法承載過多的人口,那麽就隻能往外輸出了,遠東諸藩以及東岸本土無疑是當地移民最主要的去處。

    不過來自南邊的移民數量不可能是無限的,且去向選擇很多,每年能夠被吸引來到滿蒙地區滿打滿算不過五六千人罷了。而就這五六千人,還有很多地方爭搶!諸如外東北之類的遠地方就不談了,陸峰從去年到今年在南邊新設的東堡鄉(位於後世納德霍卡附近)、鬆陽鄉(位於後世阿爾喬姆附近)、卡讚鄉(位於後世卡讚卡城附近)、東寧鄉(位於後世東寧市附近)、綏芬河鄉(位於後世綏芬河市附近)、圖裏鄉(位於後世圖裏羅格鎮附近)、虎林鄉(位於後世虎林市附近)等多個定居點,比較密集,需要安排的人很多,因此未必有多少寧紹移民可以用到這些地方,起來確實一件很讓人頭痛的事情。

    難不成,真的隻能貝振聲所的,從哈爾濱堡、模範堡一帶調人?那可真是個不太好笑的玩笑呢!要知道,那邊目前的人也很緊呢,且當年安排了許多寧紹移民過來,與當地人混居通婚,正處於融合調整階段。這個時候貿然削減當地人口,隱患怕是很大,陸峰也不敢這麽做。

    唉,別人都是人多地少,但東岸卻是人少地多,這可真是一件糟心的事情,陸峰對此有些無奈。滿洲大地無疑是肥沃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而且庫頁島那邊的大泊植物園幾十年種子研究、培育下來成果斐然,適宜在東北地區種植的麥、水稻種子已經推出了好幾代。規模實驗證明這些抗寒種子能夠在滿蒙高緯度地區種植、生長,且產量也相當不低,而在哈爾濱堡、模範堡乃至伯力等縣的中等規模推廣種植實驗中,反響也相當不錯。

    畢竟,這個年代的氣溫較清初那段最冷的時節已經回升了很多了——其實不回升也沒問題,19世紀後期東北的氣溫比明末清初還低,照樣可以種植,當然這得益於朝鮮農民對抗寒水稻種子的潛心培育——東北平原有大把的黑土地可以拿來種植糧食,進而成為一個穩定地糧倉,然後在滿足本地消費的同時,搞不好還有餘裕出口南方的寧紹,與目前正在當地大量傾銷的朝鮮糧食、南洋糧食構成競爭,減輕一點白銀外流的程度。

    但以上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人,而且是來自文明地區的有足夠農耕經驗的人口!但就是這人口來源,真的讓人頭疼啊!寧紹是人多,但盯著的地方多,來自本土移民部的官員常年坐鎮定海港,用土地和安家費誘惑這些人前往東岸本土,雖然九死一生出遠洋對他們來有些心理障礙,但多多少少還是有許多被吸引過去的,這就使得登萊、滿蒙、黑水三鎮移民人口基數大大減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