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八十九章 開發浪潮(五)(1/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61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23

    1691年4月日,科爾多瓦城內,東岸著名建築設計師孫大鵬信步徜徉在老城街麵上。而在他身後,則跟著一些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他們正虛心聽取著孫大鵬助手的講解。

    “科爾多瓦老城整體是巴洛克建築風格,這是西班牙主教國家的自然體現。”助手道:“因為長期處於東西、南北交匯節點的關係,科爾多瓦非常富裕,人口也相當之多。根據我們買來的西班牙檔案資料記載,整座城市的半島人有600餘人,土生白人有800餘人,來自其他主教地區的人有1700餘人,絕大多數土生白人和主教移民都是在最近四十年間增加的,原因是為了對抗我們在新大陸的崛起。”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檢審法院設立之前,科爾多瓦一度做過西班牙人在拉普拉塔的首府城市,大量軍官、教士、商人、官員在此居住,給這座城市帶來了飛躍性的發展。當然這些人後來大部分都轉去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科爾多瓦的發展速度趨緩。但真要論起來,它仍然是西屬拉普拉塔的第三大城市(第一大是亞鬆森,第二大是布城),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實力,都非常受人矚目。”助手繼續講解道:“因為附近氣候幹燥、森林不密的緣故,科爾多瓦老城的主要建築材料是石頭,取自西邊的山區。不得不,這是一種非常奢侈的做法,如果我們來效仿的話,成本頗高。但西班牙人當年有海量的印第安人可以驅使,這極大地削減了他們興建城市的成本,我們可以沒這個條件了。”

    眾人聽了連連點頭。按照東岸共和國的政策,原住民是不能留在本土的,所以科爾多瓦附近的大量克蘭迪人都必須遷走——甚至就連數量也頗為不少的梅斯蒂索人也必須弄走——不過在遷走之前,是不是也可以暫且扣留一下,讓他們做完部分建設工作再走呢?很多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科爾多瓦老城的大部分建築都是意大利人設計的,因此帶有了很強烈的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諸位請看,這座科爾多瓦教堂的特征就很明顯,外牆上有繁複的裝飾和雕刻,色彩也很強烈。建築主體上也多有曲麵或橢圓空間,顯得堂皇大氣。總之,這種脫胎於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教堂富麗堂皇,能造成很強烈的莊重感,塑造神秘氣氛,當然也很符合主教會炫耀財富和實力的要求。”到這裏,助手地嘲笑了一把主教會,並不出意外地引起了在場眾人的笑聲。

    這座富麗堂皇的主教堂,未來應該還是會繼續保留著,畢竟城內肯定會有許多居民選擇留下成為東岸國民。不過有些人也許無法忍受東岸自己培養的神職人員的布道,這就沒辦法了,愛留留,不留滾!當信徒人數不足時,看你這座教堂還怎麽維持,東岸政府的宗教事務總局可不會給你撥款。

    “這座建築是西班牙人的市政廳,目前已經被我們的人掌握了。西班牙殖民官員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跑得飛快。我們還沒接管拉普拉塔呢,他們倒自己先走了,還卷走了金庫裏的錢及其他一些值錢的物資,據用了好幾百匹馬騾運輸呢,朝智利那邊去了。”助手還在繼續嘲笑西班牙人,隻聽他道:“這座建築也很有特色,是一位南尼德蘭建築師設計的。也許是受到了聯合省那邊風氣的影響,這座市政廳占地麵積廣闊,同時有一種流行於荷蘭的科學平行、四邊對稱的風格,而且與一般的巴洛克風格相比,它較為嚴肅,少了許多修飾的東西。市政廳的整體布局較為清晰、和諧,對稱的規則和樸素的彩色平麵處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魅力。以後,這裏可能會成為咱們首都地方政府的所在地,畢竟這裏足夠大、足夠堅固,隻需稍加現代化改造,就能成為一個可以使用百年以上的建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