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生活與集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508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43

    孔二上次聽排長閑聊,得知也許再過幾個月,他們就要和第二步兵團一個排輪換了,然後回歸第一團的建製,全團拔營北上,到鴨綠江更上遊的地方建立新的定居點。上頭甚至就連新城的地名都想好了,就叫“集安縣”。

    集安的建設由遼東地區行署和朝鮮王國共同負責,基本上是雙方各出資一半,朝鮮人還要額外出民夫幫著築城。集安縣城就建在河邊上,附屬一個碼頭,未來的移民將主要來自南方,即南方開拓隊轄區的人。那個地方環境宜人,經濟發達,人口增長十分迅速,競爭之激烈已經使得不少人開始出海討生活了。

    登萊的廖大帥已經與劉厚非好了,明年(169年)將引進一批寧紹移民,數量大概在三千人上下的樣子。廖得功為了讓男方開拓隊配合他們招募移民拓荒,將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南鐵公司加快速度,盡一切力量將上定鐵路修建通車。這條南中國曆史上的首條現代化鐵路,寧紹人民已經等得太久了。

    而集安縣一旦建設完畢並站穩腳跟的話,那麽東岸人在鴨綠江流域的防線就又往北延伸了一大截,已經隱隱有與海參崴方向西進、南下的部隊呼應的意味在內了。或許有人會,這條防線實在太長,且缺乏戰略縱深,不是很穩。但你要考慮到,東岸人有鴨綠江這條交通運輸幹道在手,後勤物資補給其實問題不大,尤其是在豐水期的時候。而且,鴨綠江不但沒補充糧食、武器等物資,同樣也可以補充兵員。士兵們乘坐火輪甚至無動力的木船,可以很方便地南下北上,比走路快多了。雖然航道中間有許多激流險灘,但這些年東岸人一直在想辦法清理航道,再我們還可以分段航行嘛,大不了多下船、上船幾次,總比走路快。水運就是有這樣的優勢,這一點毋庸置疑。

    另外一個利好是,現在清廷在滿洲的兵力被大量抽調,他們的大敵噶爾丹正在草原上遊蕩,隨時準備咬康熙一口。康熙即便再憤怒,這會也決計不敢和東岸人開戰,因此集安方麵總體而言是比較安全的,也有充足的時間來站穩腳跟。

    而等到清廷好不容易料理完了噶爾丹的勢力,差不多也精疲力竭了。這個時候他們肯定還得再休養生息個數年,然後才有餘力東顧。這個時候,東岸人怕不是早將集安縣經營得如鐵桶一般了,滿清不來則已,來了怕是會碰個頭破血流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