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六十章 狩獵之國(十八)(2/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370更新時間:2019-02-06 01:15:48

    在這一路上,他們不坐船、不乘車,堅持靠自己走遍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鄉村。每至一地,他們都會尋找各地可能會存在的鄉村藝人,搜羅各種歌曲。要知道,東岸有著諸多的外國移民,文化即便是以東方為主,但外國元素相當不少——這從東岸舞蹈與中國傳統舞蹈的區別就能看得出來——因此,各種歌曲尤其是民歌相當不少,這讓黎鵬等人驚喜不已。

    黎鵬本人對各種民歌尤其喜愛。因為從接觸的老師的關係,他具有較為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認為詩是從人類靈魂中湧現而出的精華,而民歌則是最為自然的精神產物。他曾經也創作過一些詩歌,並投稿到各個雜誌,在文壇上也擁有一些粉絲。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對黎鵬喜愛有加的。不少文化界人士就對黎鵬寫的詩歌大家抨擊,認為其既不是律詩絕句,也不是傳統詞曲,所謂的“新詩”完全就是狗屁!有些人甚至狂言,如果那種東西也叫詩的話,那簡直是玷汙了詩的神聖性。

    這些人的勢力很龐大,支持者也眾多,黎鵬有些招架不住,因此便打著體驗生活的接口,帶著幾個好友來到了這查科草原避避風頭。不過即便到了這裏,黎鵬依然不打算認輸,這不,路上他就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打算寄給《民生》雜誌的副刊,讓他們幫忙刊登。在這篇文章中,黎鵬極力批判了很多人寫文章囿於中國傳統,自我設置了太多條條框框,導致寫出來的東西“呆板無趣”、“價值不高”。黎鵬認為,他們需要打破文學中的舊形式以適應自由表達感情的需要。他更是明言,中華傳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是人們寶貴的精神食糧和創作源泉,但如果你不能在這些基礎上進行突破,並走出一條新的路子的話,那麽你的創作生涯就隻是在不斷重複,毫無意義。東岸文學的母體是中國古代文學,但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等號,東岸文學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應該“精神獨立”,應該展開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如此東岸文學才可以獲得提升,獲得“重生”。

    黎鵬手頭有一篇寫了一半的,名字叫《我這樣的人》,以一名俄羅斯裔轉正非國民勞務工鮑裏斯為第一視角,講述了他來到東岸後二十多年的人生變遷。人物的命運與東岸高速發展的大背景相契合,間接穿插了大量鮑裏斯親族在俄羅斯的生活對比,表達了反封建、反專製和反宗教的時代意義。

    這篇,毫無疑問非常符合黎鵬一直以來提倡的“東岸文學應該從本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去尋找靈感,而不是盲目模仿中國古代傳統文學”的宗旨。正所謂要建立民族文學,就必須對本民族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在此基礎上再去尋找相應的文化形式和內容,而民間俗文學和民歌則是培養民族感情的好手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