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四十四章 潘帕(四十一)(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652更新時間:2019-04-30 00:41:26

    “如果算上孩子的話,一套公寓可以居住五個人。平安縣的類似住宅樓每戶平均住4.65人,鐵嶺縣類似的樓每戶住5.04人,首都東方縣少一些,大概有4.5人的樣子,最少的是金融中心平安縣,大概住4.0人出頭的樣子。真是奇怪,那裏的房子麵積稍大一些,人們的平均收入也更高,但每套公寓所住的人口反倒是最少的,真是搞不懂。”與建築工地一條馬路之隔的某間茶棚下,頭上已經長出不少銀絲的項目經理奇怪地道。

    “和俺們鄉下還是沒法比,甚至和郊區都不好比。在俺老家大興縣鄉下,那裏多是石頭修建的農舍。一大家子往往有七八口人,那是簡直可以是房多人少,居住條件哪是這裏可以比的?不過願意在農村住的人畢竟不是多數,很多人寧可到城裏一工作十時,也不願意在農村侍弄土地,那裏的房子,不值錢。”年輕的副手歎了口氣,憂愁地道:“收入低,季節性失業(冬季農閑時節),衛生條件差,學校差,生了病也很難得到及時治療,留不住人也很正常。啊,到這個我就有些佩服那些去邊疆開荒的人,真他媽的牛逼,自己奔著黑暗走,不知道腦子咋想的。”

    “少發兩句牢騷你也就能在這裏買房了。”項目經理狠狠地在皮鞋上敲了敲煙鬥,然後道:“你也不看看以前的城市工人居住條件咋樣。羅洽縣那邊是我國重要的漁港,我曾經幫忙改造過那邊的相關居住區,那叫一個差。街道上不管怎麽打掃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臭味,房屋是自己建的,狹、陰暗,人均麵積,和農村根本沒法比。國家那時候對農村多好,早期甚至免費幫新來的農民蓋房子,後來也是提供低息甚至是無息貸款幫助他們解決住房問題。最近二十年風向變了,國家開始大力投資城市建設,資金大幅度往這邊傾斜,城市工人的條件就好多了。不但環境衛生多有改善,人均居住麵積也大大增加,雖然距離老部長提出的‘人人有其屋’的宏偉目標還有不距離,但也非常不錯了。”

    “有錢就買房吧。你看上海縣這幾個項目,為了吸引人才,給新設的企業解決困難,他們可是放棄了這些分層公寓樓的土地稅的。等這波建設高潮——嗯,大概會興建一萬多套公寓——過去後,保不齊為了解決財政困難,縣政府就會祭出土地稅,到時候價格可能會上漲。”項目經濟繼續道。

    居住條件不是文明的一個全麵的試金石,但對於一個誌在高遠的新興綜合型城市而言,卻又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供給和需求照例共同起著房屋數量多寡和價格高低的作用,工資勞動者對更大更好房屋的需求,始終存在並且將繼續長期存在。因此,對於政府而言,這已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意義上的問題,在高於經濟的價值範疇以外,它還有更重要的意義。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並且保持城市繼續發展,其實很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