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三章 鄉間漫談(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656更新時間:2019-05-10 23:52:40

    清國現在就麵臨著這麽一個困局。對外貿易的產品,始終局限在有限的商品門類之中,這不但承擔了很大的市場波動風險,同時總額也很難搞上去。可他們要想發展其他產業,卻缺乏一個市場,一個巨大的出口市場!東岸人的遠東五藩,以寧紹藩為首,其實是非常富裕的。寧波人多地少,靠自己肯定會食品短缺,那麽順國境內一票的麵粉廠、碾米廠、榨油廠什麽的就有了市場——當然寧波也有此類工廠,他們還不想把這些工作崗位全部丟出去,但成本肯定是比不了順國的——寧波有先進的紡織技術,但缺乏原材料,那麽從順國進口半成品棉紗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寧波人有錢,消費能力強,那麽順國出口一些自己舍不得消費的商品就很簡單了。

    白了,隻要遠東諸藩以及他們控製的經濟圈對順國敞開市場,那麽當地的低端輕工業產品就有了銷路,苦哈哈的農民們也有了出賣自己勞動力換錢的機會。加上順國思想文化領域並不是理學一家獨大,相反還有很多與其唱對台戲的流派,因此依托本地原材料發展的輕工業迅速起來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清國呢?通過與別人高度同質化的產品爭搶有限的市場份額(甚至不惜發動商戰),換取到的錢終究是有限的。而且就是這些賺回來的有限的錢,有沒有全部進入流通市場也很可疑的。或者即便其全部進入了市場流通,那麽通過涓滴效應惠及普通人,進而帶動全社會發展,這個過程也太緩慢了。

    有沒有一個讓你敞開出口的初級產品市場,對於工業化早期的國家來,實在是太重要了!有,那你就能一飛衝,沒有,那就慢慢磨吧。

    “錢拿回去買地起宅子的固然不少,但辦廠開礦的也是有的。”劉仁青道:“蘭州皋局總辦,乃是我的同鄉,曾和我談起過煤商袁寶第,言此君在津往東國人那裏賣糧食賺了大錢,然後跟著趙大人去甘肅發展。現在其家產泰半已投到了煤礦上頭,還是不錯的。隻是,這些人終究還是少了一些,要是多了的話,何嚐我大清不興啊!”

    “是啊。外洋蒸汽機雖動輒數百金、數千金,但於國益處甚大。賣茶所得若是不用來采買機器,而是鑄成銀冬瓜置於地窖的話,那就實在太可惜了。”馮瑜歎道:“這事急不得,慢慢來吧,先從你我治下做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