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 花車巡遊(四)(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868更新時間:2019-07-22 00:11:49

    經濟領域之外,還有政治領域的《東岸評論》、《民生》、《新地》,這是排名前三的。工礦業領域排名靠前的是《土木建築協會公報》、《發明》、《礦工東岸》,交通運輸領域的是《躍進》、《機車》、《運輸資料情報》,農業方麵則有《興農》、《病蟲害時報》、《園藝農誌》,科學方麵有《自然科學研究院研究報告》、《工程院匯報》,醫學方麵有《健康東岸》、《東方醫學雜誌》、《新大陸藥劑誌》,金融領域賣得較好的則是《金融經濟統計》、《博覽會大街見聞》等。

    以上這些都是各細分領域賣得最好的雜誌,一般是月刊,季刊、年刊很少。這些雜誌的大行其道,明東岸人民的消費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開始注重這些文化消費品了,這是中產階級集團日漸穩固、壯大的標誌。衣食住行對他們而言已不成問題,他們開始更多地追求精神方麵的享受,聽音樂、看戲劇、買雜誌,去各地旅遊,成了他們的首選,因此書刊雜誌市場越來越繁榮也就不那麽難以理解了。

    不過東岸文化部人手有限,對於呈爆炸式增長的文化市場準備不足,且存在嚴重的監管恐懼症。一是害怕有不怕死的人在上麵大放厥詞,抨擊建國者議會議員,二是害怕內容外泄,有些資料性書刊價值較高,發行範圍必須受到限製,以前他們還能監督一二,現在書刊多了,哪能一個個管得過來呢。因此,他們對於新刊號的發放非常謹慎,拖拖拉拉,非常不情願,以至於東岸國內出現了很多非法出版的地下刊物,讓人很是無語。

    “第三,對東岸新出現的有別於中國傳統的戲劇流派、音樂流派、文學流派、服裝流派、建築流派甚至是美食流派,進行國家級別的財政補助。補助不經過政府部門,直接發放到各協會手裏,以刺激東岸本土文化的成長與發展。咱們國家國力這麽強,文化又是從華夏這個母體上誕生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沒有理由不向外輸出的。”錢清又道:“文化輸出是一門大學問,可以極大減輕我們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成本。”

    邵耀光聽了微笑點頭。作為東岸的一號,他得承認這些年來對文化發展有些忽視,雖然撥款沒有短少過,但問題在於這個財政支出的預算本身就做得太少了,還有擴大的空間。他現在也認可錢清的一些看法,一個國家光工業、貿易、經濟、軍事發展起來是不行的,作為國家認同、民族烙印的文化產業也必須發展起來,做大做強,齊頭並進。如此,這樣一個國家才能更長久地屹立於世界之巔,而不是像蒙古人一樣,打下了半個世界,然後轟然崩塌,消失在世界各個角落。

    東岸的文化產業,已經發展到如今這麽一個很大的規模了,政府不能再視而不見,束手束腳,而是應該銳意改革,正確引導。希望下屆政府能在這方麵有所作為,讓東岸的文化產業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