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章 狩獵之國(十九)(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406更新時間:2019-08-25 02:20:45

    如今蒙澤縣南部就有超過四千名瓜拉尼人在做苦工。他們的任務是修建河堤與水庫。汴河(巴拉那河)的水位季節性變化太大了,如果不好好修建水利設施的話,那麽這一大票沿河設立的定居點就永遠不得安生,保不齊哪就被滔的洪水給淹沒了。但反過來講,如果斥巨資修建高大、堅固的沿河防洪大堤(大堤還可以作為陸上交通幹線使用),並在兩邊修建大量的人工水庫蓄水,仿效當年烏江之畔的“鬃崗”農業模式的話,那麽汴河就能變害為利,給沿河的百姓們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好處。

    以前東岸人是沒這個人手,現在好了,巴拉圭有幾十萬勞動力存在著,即便按政策未來都要將其趕出新大陸,但在這些人離開之前發揮一下作用,也是可以的嘛。再陰暗點講,巴拉圭幾十萬人,再算上其他地方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這數目簡直多到嚇人。東岸人,真的有足夠的船隻來運他們離開嗎?黃黑分界線那邊短時間內真的有能力吃下這麽多人口嗎?恐怕未必吧!

    因此,一件有些難以宣之於口但大家卻都心領神會的事情就是,在這段時間內盡量多搞大工程,不要怕錢不夠——不夠可以印鈔票嘛,反正東岸已經是信用貨幣時代了——要搞大搞特搞,搞一些以前不敢弄的百年工程,並通過這些過程多“消耗”一些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這些工程,難度大,環境惡劣,死人是難以避免的,有時候一場傳染病暴發就可能躺下數百人乃至上千人,純粹用東岸老百姓來消耗,實在有些舍不得,而印第安人似乎是一個良好的替代品。

    蒙澤縣的治水工程就是這個思路下的產物。如今河堤上除了四千多瓜拉尼人之外,還有超過1500名東岸百姓在勞作著,不過他們的活較輕,也相對安全,和印第安人自然一個上一個地下。而建設者一多,圍繞著他們做生意的人自然也多了起來,其中最突出的無疑就是做餐飲生意的了,這會黎鵬正坐著的這家蒼蠅館子就是其中之一。

    “蒙澤縣沃野千裏,魚米之鄉的潛力很大。如今唯一的阻礙,大概就是時不時發一下的洪水了。”黎鵬和幾位前來采訪的記者一邊吃喝一邊閑聊,隻聽他道:“隻要這個投資兩百萬法幣的治水工程(含防洪大堤、提水站、港閘、多個水庫以及蛛網般的灌溉水渠等內容)能夠如此完工,全縣的經濟就能迎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啊。今後,別吃這鱈魚球了,就是吃金槍魚又算得了什麽!”

    “這話也對也不對。”另外一位記者道:“靠農業發不了財的。糧食生產那麽多,價格肯定暴跌,那還搞毛哦。真要是到了種糧食越多虧得越厲害的地步,誰還傻乎乎去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啊。”

    “嘿嘿,老齊,這就是你不懂了。”黎鵬立刻笑嘻嘻地反駁道:“你這話若擱以往,自然是沒錯的。可現在是什麽時候?最近兩年糧食價格沒有繼續下跌,你以為是什麽原因?還不是歐陸戰爭加歉收,海外需求量大增的緣故!如今眼看著歐陸戰事又要再起,咱們國家這糧價啊,跌不了的,可能還會有所上漲。嘿嘿,想不到歐洲人打生打死,反倒拉了我們的農業一把。為這事,就該浮一大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