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2/3)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8680更新時間:2019-06-30 19:15:37

    “這就是理,辭,氣三道,我你破題破的不錯,於理字一道,你將程朱注釋研習的有所成,算得上切究乎宋儒之,但你言辭空洞,筆下局麵不展,卻是因你隻專研於時文的緣故,在辭,氣二道全無根底。”

    林延潮聽了點點頭,林烴方才所,明理,要讀六經程朱注釋,至於辭氣,當取秦漢唐宋,先秦有國語,離騷等,漢賦也是辭藻華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自己眼下確實隻讀了,四書五經程朱注釋。

    林延潮道:“先生,這是要師法先秦諸子,博采唐宋大家的文章啊!”

    “不錯,你看你背誦時文後,寫出來的文章,都是筆下不勁,機局不暢。你若要想將八股文寫得文才斐然,就要讀古文,古文裏法詳筆健,見識廣博,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精妙。”

    林延潮記起林燎與自己指的兩大書櫥,告訴他這就是他中秀才前讀的書的事,由此可見明朝讀書人風氣未衰,並非僅僅局限於四書五經之列。

    他上一世聽過一個笑話,的是清朝一個年老的甲榜進士,看見一個少年在讀書。進士問少年,你在讀什麽?少年道,史記。

    進士問少年,史記是誰寫的啊?少年太史公。進士又問,太史公是哪一科的進士?少年回答是漢朝人,沒中過進士。當下老進士將書取來讀了幾句,不屑地道,文章平平,沒什麽好讀,浪費什麽時間,完棄書而去。

    雖是笑話,但也難怪後世將八股取士罵到這個地步。

    但是明朝的讀書人卻不一樣,明朝文風先是推崇三楊的台閣體。之後前後七子舉起了複古大旗,如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

    而今李攀龍去世後,後七子裏裏由王世貞,領袖文壇,其地位拿到今打個比方,好似武俠之金庸,言情之瓊瑤,網文之三少。

    當時王世貞火到什麽程度,隻要他一有文集出,當今儒生就剽竊他文章。啟年間的才子艾南英就諷刺,後生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後四部稿,每遇應酬,頃刻裁割,便可成篇。

    王世貞文風即代表了當今明朝士大夫文風取向,同時崇尚複古之風,也潛移默化影響到科舉之上。如嘉靖年以前,讀書人再隻專研四書五經,時文範文已是不行了,就算取中,也拿不了好名次。

    林烴點點頭道:“你仔細看,嘉靖以後會試取中的程墨,其文章皆有秦漢餘韻,你文章理已通順,但缺了辭,氣二道,所以有骨無肉,嚼之幹巴巴的,你眼下當師法三代秦漢,博采唐宋文章,隻有滿腹經綸,下筆才能錦繡文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