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2/2)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4770更新時間:2019-06-30 19:16:17

    故而一個人的才華和文章,要得到眾人公認,何其難也。

    偶爾有一時新鮮的文章,出現在文會上,眾人稱讚個幾句,幾聲不錯,最多能傳入翰林官的手裏,看上幾眼,已是了不起了。

    不過這樣的文章,也掀不起波瀾。

    這一日西山文會上,眾翰林點評文章,看來看去,終於一名河南士子忍無可忍,把漕弊論的文章遞了上去,在署名上寫了‘佚名’二字,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甩頭離開了文會。

    或許這士子也沒想到,自己離去後西山文會,掀起了軒然大波。

    漕弊論的文章,先是到一名老舉人的手上。

    這名考了三十年的老舉人,不由拍案而起,將此文讀了三遍,不由驚歎,待看到署名上寫著佚名二字後,拉著左右就問,這位佚名兄,是何方高人啊?

    眾人聽後都不知,但是紛紛表示,自己以往都拜讀過這位名叫‘佚名’高士的大作。

    有人表示,此人文章平平,且下流無恥,寫過好幾篇豔文(俗稱黃書)。

    還有人,這位佚名高士,成名百年,現在恐怕早已作古了。

    終於有人道:“此佚名就是匿名啊!”

    眾人這才傻眼。

    不過文章卻傳了開來,眾人讀完都是歎道:“此文不求規矩,言辭仿佛衝口而出,不複檢點,近乎俚語,連老嫗都能讀得懂。都偏偏就是這樣的文章,讀來發人深省。”

    聽了這話,眾人都是反思起來。

    有明一代的文章,無論是複古派,還是唐宋派,兩派打著法秦漢為繩,以唐宋為宗的口號,但文章都是難脫前人的藩籬。

    兩派中就算有一二出色的文章,在翰林這等文章宗匠的眼底,也是為了繁複而繁複,為了窮極變化而窮盡變化。雖然有人喊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的口號,但文如何因世道而變之,誰也不知,甚至有人連世道是什麽,都不清楚。

    而漕弊論這等不堆垛詞藻,一詞一句用到十分精當,讀後發人深省的文章,頓時令人耳目一新。

    之前眾人文章,也有極好的佳作,雖未必稱得上不如此文,但是格式上已走到盡頭,讀起來千篇一律,而漕弊論這等別出心裁,用詞用典又恰如其分的文章,一對比下高下立判。

    連文會上幾名翰林也是心服口服道:“此文一出,恐怕下文風為之一變了。”

    當然文章有人好,也有人非的,文士一貫相輕,總有人見不得別人好的。

    一名翰林不忿道:“以往都是翰林文章,為下讀書人的標杆,眼下讓一個佚名的文章,領袖下風氣,不是令人笑話。”

    於是一人問道:“此人非無名之輩,到底是何人所作?”

    此言代表了文會上眾人心聲,當下眾人都是同問,到底這漕弊論到底是誰所作?(未完待續。)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