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2/4)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11862更新時間:2019-06-30 19:19:10

    而到了九卿會推,申時行楊巍還是能的算的,雖沈鯉,宋纁都非他們心腹,但隻要交換一下利益,基本問題不大。

    但到了九卿出缺,在京三品官以上都參與會推,那就有點難了。

    至於吏部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出缺,在京五品以上,以及科道官員會推,那就更難了,這並不是有絕對優勢。

    最後六科十三道加入九卿會推後,那內閣的權力就更弱了。

    這製度的背後,是經典的權力製衡,熟悉政治的人,就知道從古到今無數的政治鬥爭,權力的顛覆,都是通過這樣的擴大會議完成的。

    當然要是張江陵,魏公公在時,這製度就是擺設,但在萬曆朝就不一樣了,眼前就有一個經典的例子。

    比如萬曆二十一年上吏部尚書出缺,文選司郎中顧憲成推舉陳有年,內閣首輔王錫爵推舉羅萬化,最後陳有年當選。

    這事在明史提到時就是一句話,明朝那些事兒有提及時,對於顧憲成一個五品官竟然戰勝首輔王錫爵表達了不可思議之情。

    但是若是明白明朝的政治製度,就知道這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因為吏部尚書會推,是五品以上官員都可以參加,顧憲成五品吏部文選郎,正好有資格與會。

    而且顧憲成是吏部文選郎,他具有提名人選的資格。

    最重要是顧憲成敢和王錫爵對著幹。

    最後經過會推,名單上至少必須有兩個人上報子,而這兩個人就是羅萬化,陳有年,最後子選了陳有年。

    而子作出這個決定,是為了防止首輔與吏部尚書穿一條褲子所作出的權力製衡。

    但在外人眼底,就看作了顧憲成打敗了王錫爵。

    而明朝皇帝對於百官會推除了有選擇權,還有否決權,所謂否決權就是無論誰我也不選,當然作為虛君製度的體現,提名權和選舉權則在文官那邊。

    萬曆四十五年時,為何部、寺大官十缺六、七?不是子怠政,而是子行使了否決權,此舉等於告訴了百官,你們推舉上來的人選,朕都信不過。

    但是子能不能自己任命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呢?可以,但是不經會推,百官不會聽你的話就是。

    所以理解了這個製度,也就明白了什麽叫子與士大夫共治下。

    後來的崇禎皇帝一反祖父的常態,立誌要當一個勤政的子,同時也是出於對文臣的不放心,大臣會推完後還要自己把關,於平台召見大臣,自己認為行的上任,不行的就行駛否決權。

    比如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就是在如此召對時告訴崇禎的。召見後,袁宗煥下來,我當時不心了大話。有人就,你這樣,五年後子追責怎麽辦?

    袁崇煥隻能再度上疏,五年平遼有點難,但陛下你給我放權,我可以辦到。

    話回來,舒應龍已是南京工部尚書若調任北京肯定是平調,要經過九卿會推。

    在這個關口,申時行詢問宋纁,也是摸摸底的意思。

    宋纁想了想道:“纁以為舒司空立下此大功,當然是調任之選,不過現在工部暫時沒有缺位,隻能等待一二了。”

    申時行點點頭,申時行並沒有指定六部任何一位尚書,而宋纁的意思是如果舒應龍出任工部尚書我沒有意見。

    而六部尚書屬於九卿之列,要通過在京三品以上官員一人一票選出來的。

    這就是九卿會推擴大版。

    在這樣會推上,就算是申時行加楊巍,二人也不能任性地推舉自己的人上去。

    這時候聲望的好處就顯出來,你辦妥了裁撤淨軍的事,大家也就默認了你有這個資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