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2/4)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11920更新時間:2019-06-30 19:19:39

    而一旁翁正春看來眾人此舉有奉承林延潮的嫌疑,但林延潮這等大員還鄉,若沒有奉承是不可能的,而今日此舉之中也有文人的風雅,不算太過分就是。

    見眾人一並相邀,同案同窗相聚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大家都等著林延潮吟出一首詩來,或者留下什麽文墨好銘記此刻。

    身處眾人目光之中,林延潮卻笑了笑,然後搖頭道:“好一句梅花想起苦寒來,確實令林某想起了當年在書院寒窗苦讀的日子。記得剛入書院時,山長曾問林某為何要來書院讀書?林某當時倉促之下答曰,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下!當時情景至今林某仍曆曆在目。”

    林延潮想起濂江書院的山長,以及當時在山長前初出茅廬的少年,這畫麵在腦海中微微定格。

    從思緒中抽回,林延潮看向眾人笑了笑道:“大家都是林某的同窗,所以在大家麵前,林某也不避提當年的臭事。大家都是知道林某少時貧賤,要不是老師資助和賞識,根本無力就學。當年在書院林某甚為困頓,所以氣量狹隘,不能容人,全賴師長與同窗包容。思來想去在書院中唯足稱道就是勤奮二字,但提此林某更是慚愧,這寒窗苦讀的初衷實為了稻粱謀之,來去唯有想著如何獨善其身而已。”

    聽了林延潮這幾句話,眾人都是沒料到他話鋒如此一轉。

    但見林延潮肅然言道:“不過林某至今唯一不後悔就是在書院讀書時的光陰,林某最慶幸的是在年少偏激的時候,得師長之教誨,同窗之督促,令我明白聖賢道理,走上了正道。修身後成,方能齊家,齊家有成,方能治國,治國有成,方能平下。這是林某為學至今仍信之不疑之言。”

    “而今日衣錦還鄉,榮歸故裏,承蒙諸位盛情,如此厚愛,林某感激之餘,卻想起為官至今雖榮華富貴,卻沒有建樹,更是知道諸位要提醒林某要為‘窮善達濟’這後半句之事了。若繼續放任歲月蹉跎,光陰荏苒,豈是我輩所為乎?所以林某收下此畫,在此也謝過諸位好意。”

    林延潮一言之下,滿堂皆靜,誰也沒有想到在贈畫之後,林延潮卻道出如此一番話來。

    “得好!”

    “此真金玉良言。”

    不知是誰道一句,隨即滿堂之上,眾人喝彩連連,掌聲雷動。

    而一旁翁正春目睹著這一切,聽了林延潮這一番話後他有幾分茫然若失。他心底道,這麽多年了,我比宗海是越差越遠了。我常意不平矣,讀書時常想著憤世嫉俗,自己為官以後如何兼濟下,但真正為官之後,卻想著如何獨善其身,此真為本末倒置了。

    想到這裏,翁正春將心情平複下來,以往的心結也在不知不覺間被打開了。

    最後陳一愚仍是取來筆墨請林延潮留下文墨。

    林延潮抬起頭想了想,然後與眾人言道:“人生百年,立於幼學。諸位都是林某的同窗,同案,今日林某不如與諸位定一個百年之約,在座若有人活到百歲,看看今昔如何?”

    當即林延潮提筆一揮而就。

    眾人爭相捧墨讀之,看看林延潮到底寫得是什麽?

    但見上麵寫著如下。

    憶昔常別,陽關千疊,

    狂歌曾競夜,

    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同窗情,千千結,

    問少年心事,

    眼底閩水,心底黃河月。-

    此後世的名字稱燕園情,被視作北大校歌,林延潮今日用來,將未名湖改作了閩水,將燕園情改為了同窗情而已。

    一詞作罷,眾人不住稱讚。

    這一刻林延潮想起當年畢業之時,那時也是如此情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