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2/4)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11708更新時間:2019-10-20 02:00:25

    眾人聞此微微笑了笑,不過臉上仍有重憂。

    林延潮看眾人神情知道大家的心事,於是道:“吾知道你一心一意都是期望吾能夠入閣,執宰相之事。但吾以為能成則好,不能成也未必不好。”

    “事功變法,通商惠工乃永嘉之學的主張,也是我林延潮的政柄,雖立朝兩載以來一事無成,但我的學已經通過各位流傳至下,可知吾道不孤!”

    “老師言重了!”眾人一並齊聲言道。

    林延潮笑了笑:“聖人當年窮乎於陳蔡之間,飯菜全無,七日七夜無米下鍋,但仍是居室而歌,子路與子貢談論,夫子屢次為魯國所逐,衛國不許他居住,宋國將他講學的大樹砍去,昔日窮困商周,今日又困於陳、蔡。要殺夫子的人沒有罪過,欺辱夫子的人不受阻止。但夫子還在撫琴而歌,樂聲不絕,難道君子都沒有羞恥之心嗎?”

    “顏回聽後稟告聖人,聖人找來子路、子貢言,君子能通達道理的叫做通,不通達道理的才叫做窮。吾堅守仁義的道理而遭到亂世之患,怎能是窮困呢?是故內省不是窮困於道,臨危難而不是失德。正如寒冬之時才知鬆柏之茂盛。陳蔡被圍之危,對我而言正是幸事。想想古之得道之人,通亦樂,窮亦樂,故而許由能娛於穎水之上,共伯克自得於共丘山下。”

    “眼下吾之學不為朝廷主張,不為相公們所認同,不也正是如同聖人當年困於陳蔡之時一般嗎?但正如聖人所言‘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吾現在的主張不能聲張,是因為朝廷不能采納,卻不是自己的道理錯了,又有什麽好失望的?千鈞重擔正好磨礪,曆寒暑而知鬆柏之蒼翠,就算一時不能行,將來也有董江都,大可拭目以待!”

    林延潮到這裏,目光落在了眾人身上。

    經他方才這麽一言,眾弟子們神情各有不同,有的惋惜,有的在深思。

    林延潮這一番話別有深意,聽得懂的人,自然會懂。

    他目光先落在陶望齡身上,但見他見自己目光看來笑了笑,自己搖了搖頭。

    林延潮微微點頭再看向葉向高,但見他臉上有些笑意,卻身子向後一靠避開了林延潮的目光。

    再看袁宗道時,卻見他的神情仍是在惋惜遺憾之中。

    林延潮再看向李廷機,方從哲,但見二人都是一個反應,目光低垂作恭敬謙卑之態。

    最後林延潮目光再到孫承宗身上時,但見他雙手按膝,身子微微前傾,臉色有些漲紅。

    林延潮點了點頭,他已將所有人的反應都看在眼底。

    他方才那一番話的意思除了袁宗道,在座眾人都已經明白。

    此時此刻,他突然想起曆史上曾國藩去世前,左,李二人送的挽聯。

    最有意思是左宗棠的挽聯,左宗很自負,自視甚高,一介舉人卻向來以平輩的身份指點官位為侍郎的曾國藩做事。後來左宗棠投奔曾國藩,經曾國藩保舉出任閩浙總督,但左宗棠成為封疆大吏後反而對曾國藩‘忘恩負義’。

    曾國藩去世時,二人絕交已久,左宗棠卻寫上挽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再看落款是‘晚生’二字,足顯胸襟。

    而李鴻章呢?

    他寫得也很有名,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裏,內安外攘,曠世難逢下才。

    這上半句得是李鴻章自己,下半句得是曾國藩。

    上半句中門生長三個字意味深長,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年家子,跟隨曾國藩身邊最久,後來離開過一段時間,但又回到曾國藩身邊。最後被曾國藩定為衣缽傳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