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2/4)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11650更新時間:2019-11-04 01:37:19

    王錫爵聞言露出深思的神色。

    林延潮道:“譬如人事上就是看似有用的事,我等年少讀史未嚐沒有捶胸頓足之時,為何那些帝王將相如此不堪造就,若換我來雲雲。如此想法多在江湖,在野山人雖對朝政不滿,有如果用我當如何刷新政治之念,但他們卻不曾在朝為官,不知種種細故。所以他們的有用之事,常為廟堂所嘲之。”

    “但如武鄉侯的境遇來看,我等之輩也容易生出時也命也,人力豈可勝之感。廟堂之上的我等,正因為了解於世故,所以也畏懼於世故。官員們常言,有的祖宗成法眼下看似無用,但都有深意,不可輕易廢之。這就是無用勝有用。”

    王錫爵聞言徐徐點頭道:“宗海,老夫記得宋時將曲巷都建的極為彎曲,對百姓而言十分不便。但有一日囚禁的犯人在巷中造反作亂,一名老卒一人一槍在巷口卻攔住了所有造反的囚犯,這不是無用之有用嗎?”

    林延潮道:“元輔得好,下一物莫不用處,當年薛侃與王陽明論賞花除草。花固美,草亦有稱道地方,為何要賞花鋤草。若我要賞花嫌草礙事,那除草就好,若要用草,則芟花即可,此全憑於心,無需有礙。”

    “譬如那巷子,若是囚禁犯人用曲巷則可,但若是要方便於民,普通巷子盡管可以往來通直,但看我們要得是什麽,豈可一概而論。”

    王錫爵撫須道:“所以宗海所言到底還是那句話……要變!”

    林延潮道:“是要依時依勢而變,概而言之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人不可不知時地利。”

    “這就如同老百姓家貧家富,這就是大勢。若問富貴之家還是貧寒之家子孫出人頭地容易,當然要屬富貴之家。但富貴之家也有紈絝子弟,敗壞家業,貧寒之家也出傑出之輩,振興家業,這就是人是第一。”

    “要想出人頭地,赴科舉考功名是最好的辦法,貧寒之家可以花錢讓子弟讀書,但他們隻能上鄉塾,沒有明師指教,有的時候因為種種變故而不能讀書,但富貴之家也可聘請學問淵博的老師增益子弟的學問,甚至父母也可教子弟讀書。就算如此,但寒家之中仍有子弟出類拔萃且人才輩出。”

    “不知時者,仿佛讀書就不要看貧富,不能出人頭地,全因汝並非讀書之才。不知人和者,眼底唯有富貴之家才能出讀書人一般。所以元輔問下官讀書哪個最重要?那麽下官還是要人是最重要的。”

    “再放到朝廷上,眼下陝西山西旱災連連,若是真持續一十二十年當怎麽辦?下官仍是要是事在人為,這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好了!科舉之事,你我姑且放下不談,”王錫爵出聲道,“依你之見,此用在國是當怎麽辦?”

    林延潮道:“元輔,下官所思眼下還是在一個國用不足上。陝西山西大旱,咱們可以用屯墾番薯苞穀來緩解,但於女真蒙古來犯,我等當如何應對?兵馬之事到底還是軍糧籌措,國庫之豐盈。”

    “之前平寧夏不過數個月,就用了朝廷兩三百萬兩銀子,平緬甸也用了兩三百萬兩銀子,現在平倭事,這才兩個月,現在兵部已報上來要兩百萬銀子打底,這錢讓誰來出?”

    “國用已經不足,朝廷沒有錢?那麽這錢向誰去要?朝鮮嗎?朝鮮自顧不暇。向老百姓加稅?則民不聊生。向商人征稅?朝野上下必怨聲載道。所以依下官的辦法,就必須在朝鮮開海運海貿,通商惠工,以海貿之利,省朝廷之挽輸,同時以濟國用啊。”

    王錫爵聞言睜大眼睛,熟視林延潮:“原來你是這個意思。這就是你向老夫提得條件?海貿之令一開致‘片板不可下海’的祖訓於何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