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3/5)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22774更新時間:2020-04-23 06:40:48

    眾人話之間,但見在張誠,陳矩以及錦衣衛的簇擁中,林延潮身穿常服,手裏撐一柄傘從金水橋上走過往朝房行來。

    連司禮監掌印太監與秉筆太監都前往相請了,這是何等隆禮啊!

    眾官員都是羨慕不已。

    此刻朝房的官員不約而同向前,有的打著傘,更多則是冒著雨踏在廣場上的青磚上擁來。

    “林公!”

    “林公!”

    林延潮立朝多年,雖知官員評價你如何,有時常非因為你的操守,而是在給他帶來什麽好處。

    但此時此刻林延潮左右看去,但見楊俊民,於慎行,蕭良有,方從哲,孫承宗,葉向高等一張張熟悉的麵孔,不由喉頭哽咽。

    “見過列位閣老,見過列位部堂,見過諸公!”

    張位居中向林延潮笑道:“數年不見,林公的風采更勝當年啊!”

    “不敢,不及次輔萬一。”

    沈一貫也是笑道:“林公入京就好,我等就有主心骨了。”

    林延潮微微一笑,這時候突然一名官員插聲道:“林公,下苦礦監稅使久矣,兩京十三省無不是民怨沸騰,你要為此替我們向聖上進言,立即廢除礦監稅使啊!”

    此言一出,孫承宗,方從哲等人臉色一變,但卻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官員跟著附和。

    林延潮當然是知道,這話不好,但見他微微一笑,正要開口。

    孫丕揚已出聲解圍道:“礦監稅使之事不操切一時,林公先麵聖再。”

    有吏部尚書開口,百官們都是稱是。

    “正如太宰所言,皇上還在等著呢,諸位大人,咱們是不是等等敘舊。”在旁的張誠笑著道。

    “是。”

    麵對笑裏藏刀的張誠眾官員都不敢得罪。

    雨水澆打著手中之傘,林延潮道:“下之大,治理兆民,何其難也。林某不過山野之民,不堪操勞,隻怕辜負了諸位期望。”

    完林延潮作禮離去。

    張誠,陳矩聞言都是色變。

    而孫承宗,方從哲皆知原來子與林延潮暫未談妥。

    至於百官們,心底不由生出,‘林公究竟還有何顧慮’如此想法。

    林延潮撐傘從皇極門側門而入,但見昔日雄偉的皇極殿及三大殿已盡為瓦礫。再加上乾清宮,坤寧宮。

    在三大殿的漢白玉台基上,就連原先千龍吐水之景象,也變得有氣無力。

    林延潮到此駐足,見此一幕不由歎息。

    重建三殿兩宮,最少要耗費四五百萬兩銀子,這消耗都是國家的元氣。眼下的明帝國豈堪如此折騰。

    張誠,陳矩引林延潮步入毓德宮時,但見另一位秉筆太監田義已是率著十幾名太監在宮門口等著。

    “林先生來了,陛下已是等了許久,請隨咱家來,還不給林先生打傘。”

    林延潮點了點頭,負手步入毓德宮。

    對於這毓德宮林延潮並不陌生,當年林延潮隨申時行,許國,王錫爵曾來此見了皇長子第一麵。

    而今乾清宮被焚毀後,此宮即成了子的寢宮。

    到了殿門前,張誠,陳矩二人都是停步向林延潮一揖。

    在田義欲給林延潮推開殿門時,張誠忽道:“林先生留步,咱家有一句肺腑之言。”

    見張誠神情鄭重,林延潮轉過身道:“請內相指點!”

    張誠斂去笑容道:“如此隆禮之下,皇上已是給足了林先生麵子,切莫敬酒不吃吃罰酒,請林先生三思。”

    敬酒不吃吃罰酒,這果真附和子的性子。

    陳矩目視張誠額上滲出冷汗,至於田義則暗笑,心底樂見於此。

    林延潮笑了笑拱手道:“真是金玉良言,林某感激之至。”

    張誠又是滿臉笑容道:“林先生是聰明人,咱家倒似多次一言了,以後我等都要仰仗林先生才是。”

    “不敢當!”

    林延潮完步入大殿。

    殿內兩名宮女向林延潮欠身帶他來至東暖閣前停步。

    林延潮挑開門簾入內,但見子正坐於禦座之上,目光審視著自己。

    “草民林延潮叩見陛下!”

    “平身。”

    林延潮站起身來。

    “這幾年不見,林卿倒是氣色不錯。但朕卻覺得身子一日不如一日。”

    林延潮道:“陛下有皇庇佑,坐萬年江山,草民哪敢與陛下相提並論。”

    子淡淡笑了笑道:“張居正之事才過了十幾年,你驟然要朕複其名位,朕思量再三以為朝令夕改可乎?”

    “為大政者不可輕易更張,這兩年來朕讓你想一想,也讓朕再想一想。近日朕偶有所得,前段日子朕已下旨讓江陵知縣祭掃了張居正之墓,此事就到此為止,卿以為呢?”

    林延潮道:“這幾年臣一直在考慮此事,當初驟然提議,草民實在草率了,沒有體貼聖心,此為草民之罪過。幸得陛下顧慮周全,明見萬裏,至今思來,草民仍是實是佩服之至。此事且容草民稍後再行陳奏,而今陛下急切召草民來此,可是為國事乎?”

    林延潮完輕輕呼了口氣,此刻他背後的衣裳已被汗水打濕。

    子眉頭微皺,又重新展開道:“確實是如此。礦監稅使的事,下麵的官員反對得很多,朕召你來想聽聽你的見解。”

    林延潮道:“勞陛下垂詢,草民以為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故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

    “何也?下承平日久生民加增,地之物產不變,如此亂之將至,而大亂之後必能大治,皆因生民稀少,較之物產富足,施政者予民休息即可大治。這治亂循環,皆在於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