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2/5)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16734更新時間:2020-05-11 16:42:26

    如此看來想必是為了消暑,林延潮在值房擺了冰桶。

    換了一般官員,此舉實在太過奢侈,就算有此財力也不敢在明麵上用。

    不過作為子所賜恩典,內閣大學士是為數不多可以公然使用的。

    值房內,林延潮著棉衫靠在案幾側的搖椅閉目養神。

    似聽到腳步聲,林延潮睜眼坐直身子。

    李汝華見林延潮雙眼中有些血絲,不由默默歎息。他餘光看到案幾後大匾寫著‘鞠躬盡瘁’幾個字心底更是感慨,林延潮入閣後真做到這幾個字了。

    林延潮似留意到李汝華的目光,看了一眼此匾笑著道:“茂夫年兄,此匾是紫柏大師所贈,換了旁人林某不敢收,但大師所贈倒是卻之不恭了。”

    李汝華知道紫柏大師是當今佛門四大高僧之一,其聲望之崇高不言而喻,當今在野的士人中除了李贄外,無一人可與他並粒

    而今林延潮方一入閣,紫柏大師即托人送來此匾,可是將林延潮比作了蜀相諸葛亮,此實可稱之為民心所向。

    但是明朝此國勢可謂內憂外患,林延潮麵對的艱難絲毫不遜色於興複漢室。

    李汝華想到這裏,一時失語。

    李汝華與畢自嚴行禮後入座,林延潮則坐在搖椅,他今時今日地位,此舉不算失禮。

    李汝華此來先感謝林延潮這一次廷推上支持他為應巡撫。

    林延潮聞言淡淡笑了笑,至於畢自嚴則是一副惜字如金的樣子。

    李汝華自不會理會畢自嚴,而是道:“下官即將赴任南京,臨行前拜讀了閣老於新民報上所言深有所獲。”

    “下官竊以為朝廷之政本在士,在農,在工,在商,四民平齊,不應當以何為輕以何為重。以往重農抑商,太過偏廢。宋朝時朝廷稅入大半在於商稅,農稅次之,而到了本朝以農稅為重,地方州縣中農稅占了九成以上,若朝廷繼續放任,為商者日益奢靡,為農者日益貧困。下官此去應,可否在此事上有所作為,還請閣老示下。”

    林延潮不置可否,對一旁畢自嚴道:“南直隸賦稅之重在於蘇州,聽聞景會曾任蘇州推官,蘇州府賦稅如何?”

    畢自嚴道:“回稟閣老,自萬曆六年,蘇州府實行一條鞭法後,政本為之一清。如糙米,麥定以四石折銀一兩。粳米,糯米定以一石七錢。一匹絹折銀七錢。夏稅三萬兩,秋糧六十五萬兩。”

    “至於鈔關上,原先朝廷以每鈔錢十貫二十文,折銀七分。而今一千貫不過折銀六錢。而古錢一千文折銀一兩六錢,嘉靖錢一千文折銀二兩五厘,合計鈔關稅為六萬五千兩。”

    “至於鹽稅不過四千兩,雜課也不過兩千兩百兩,還不如徭役折銀十一萬五千兩,朝廷以每石兩厘六毫攤派。蘇州府合府稅賦一年達九十萬兩,但鈔關,商稅,加上鹽稅一共不過七萬兩。”

    李汝華對畢自嚴有些刮目相看,此人實是幹吏。

    李汝華道:“正如畢大人所言,朝廷的商稅有禁榷,關津之稅,市肆之稅,為何蘇州府之商稅去除鈔關外如此之少。其因在於下州府之中,唯獨蘇州一府不收市肆門攤稅。”

    林延潮明白,李汝華暗指蘇州織造孫隆。

    這一次子開征礦稅後,孫隆一人身兼蘇,鬆,常,鎮四地稅監。

    蘇州當時的規矩是隻征行商,不榷坐賈,商稅的大頭靠滸墅關鈔稅六萬五千兩撐著。

    孫隆任蘇州織造多年,與百姓一直相安無事,還多次請子寬免蘇州織造。但子也是缺錢急紅了眼,下令孫隆開征商稅。

    得了子之命後,孫隆即對蘇州商賈收市肆門攤稅。

    要知道蘇州乃下最富庶之地,一年商業流通金銀達幾千萬兩,若真要征收營市肆門攤稅,少一年可得幾十萬兩。

    但不知是孫隆太貪婪,還是下麵人亂來,他們製定的商稅極高,肩挑步擔,十抽其一;各色店鋪,十抽其二;機坊則十抽其三。

    此舉頓時遭到了蘇州織戶的反對。

    因為織戶本就承受著織造重役,每年機戶就要為織造局提供絲綢作為皇家之用。

    孫隆再對織戶征收商稅之下,導致了蘇州織戶起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