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章 廚藝(1/3)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8472更新時間:2019-02-15 11:39:33

    唐代的飲食多以蒸烤煮為主,加工出來的菜肴有些清淡,要不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香料,顯得有些油膩,色澤也不是很美觀,這在甄乾眼裏根本看不出中華美食的色香味形,但卻符合唐人的粗獷和豪邁之氣。

    唐人喜歡吃肉食,尤其是以羊肉為主,牛作為農業主要生產工具,曆代封建王朝對牛的控製都非常嚴格,禁止普通人宰殺,所以在市場上很少能見到牛肉出售,而豬被看成肮髒之物,豬肉也自然被當成了賤肉、髒肉,隻有普通人才會偶爾用豬肉打牙祭。

    到了宋朝,著名的吃貨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肉之後,豬肉才算是逐漸被人接受。

    牛肉名義上禁止屠宰食用的,主要是保護農業耕種,但自古以來朝人民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能力,不允許我殺牛,但是牛意外死了,我就可以吃了吧?所以牛肉也有機會能吃到一些。

    羊肉有著一股子的羊騷味,烹飪時多采用胡椒作為配料來壓製那一股子味道,但胡椒的價格極貴,有時候胡椒還會被當成薪俸發給官員,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食用的。

    唐人除了喜歡吃羊肉之外,平時會以麵食為主(主要指北方地區),更具體地,是以餅為主,各種餅多達幾十種(其時各種饅頭也叫餅,餅的概念比現在大),比如蒸餅、煎餅、胡餅、湯餅等等。

    在唐代雞鴨魚這些肉食算不上肉食。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因為在唐朝有的時候,雞鴨鵝等禽肉是不算肉的。這裏有個故事:唐初一度禁止禦史到地方時吃肉,但唐初名相馬周到地方特別喜歡吃雞肉,然後就被人告了,唐太宗“我禁禦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意思大約是我怕鋪張浪費,所以禁止禦史吃肉,但是吃雞怎麽能算肉呢?這在後人眼裏很不可思議。

    在唐代還有一種美食:生魚片,也叫魚鱠,其實就是當今的生魚片,後世人都把這些忘記了,還以為生魚片是舶來品。

    沒錯!日本的生魚片就是從唐代傳過去的,隻是今又從日本傳了回來,後人竟然把老祖宗的東西都忘記了。

    生魚片這東西,從古到今都差不多,取新鮮的魚,或切成片、或切成絲,蘸調料吃,這可是當時的頂級菜肴了,因為切魚片對刀功的要求很高。

    杜甫有首《閿鄉薑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詳細記載了吃的過程:“薑侯設膾當嚴冬,昨日今日皆風。河東未漁不宜得,鑿冰恐侵河伯宮。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蔥。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落砧何曾白紙濕,放箸未覺金盤空”。

    總的來,唐代由於胡漢民族長時期的雜處錯居,在飲食生活中互相學習、互相吸收,並最終趨於融合,使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唐代吃的東西,還是吃的方式都沒有後世的豐富繁雜,但該有的食材基本上一樣不少(有些在美洲還沒傳到中原),原汁原味原生態,青山綠水沒有汙染不會有機會把化學周期表吃上一遍,稍加改良之後的烹飪手法還是能夠被甄乾接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