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8章 牛肉和蛋糕(1/3)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8778更新時間:2019-02-15 11:39:40

    第一批酒瓶終於燒製好了,在王群和宋義奇怪的目光下,甄乾拿起桌幾上的酒瓶看了看,第一個像是半截樣子的葫蘆,暗黑色沒有什麽光澤,第二個像是一個竹筒,連顏色都是青色的,第三個是紅色的長方形,開口都很很標準,正好可以塞進一個軟木塞子。

    甄乾在酒瓶中倒滿水,接著又把水倒出來,發現三種酒瓶的密封都不錯,內部的容積也相同,大約正好可以裝進一斤半左右的酒。

    為什麽不是一斤的酒瓶,甄乾這是考慮到唐人的酒量,如果容積太,遇上一些酒鬼,三十多度的燒酒根本不夠喝,這樣會讓人感覺賣酒的人氣,不符合唐人的豪飲習慣。

    “這酒瓶做的不錯,成本是多少?”

    事情是有宋義負責的,對於甄乾的信任,宋義不敢有絲毫差池,“甄郎,這暗黑色的陶瓶每隻五文,青色的瓷瓶每隻十文,紅色的瓷瓶最貴,每隻要十二文,窯場那邊了,如果甄郎需要的數量超過千隻的話,價格可以下浮一到二文,如果長期訂購的話,還可以給我們打九折,不知甄郎意下如何?”

    現在才知道,難怪古代沒有出現瓶裝酒呢?

    這酒瓶的價格,絕對快趕上買櫝還珠的效果了,如果按照唐代一文錢的購買力來計算的話,最便宜的暗黑色陶瓶也要相當於十三元,想一下一鬥才賣到三十文左右的濁酒,如果使用好瓷瓶裝的話,都快和酒錢一樣貴了,誰舍得啊!

    古代用在酒上的單位主要是壇、鬥和壺,壇又分大壇和壇,裏麵到底能存放多少酒,還真沒多少精確的概念,鬥同樣分大鬥和鬥,出售酒的時候都是使用鬥,至於壺更是五花八門了,隻能當作一種容器來看。

    好在古代的度量衡就沒有真正統一過,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可官方和民間對於各種度量衡長短、大、輕重就沒有一個係統的概念,隻有一個相對模糊的理解。

    這倒不是官方就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或者沒有後世知道的標準度量衡,隻不過從古到今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推行力度又不強,什麽對自己有力就采用什麽,這才造成了每一個朝代的度量衡都不一樣。

    王群也感到這些酒瓶價格高的有些離譜,“這些酒瓶的價格是不是太高了,用來裝酒有些不合適?”

    宋義也有同樣的想法,怎麽看甄乾都像敗家子,不過這話也就心裏腹誹一下,可不敢出來。

    “這酒瓶如果是裝一般的酒,價格的確有些貴了,但如果我們隻裝最貴的酒,一瓶價格在二百文左右,酒瓶這點價格就無所謂了”,甄乾甚至想到了自己把玻璃製造出來,就是不知道用玻璃酒瓶裝酒,能不能把唐人活活的嚇死。

    本來還想在酒瓶上做一個商標,讓宋毅雕刻幾塊板畫,搞些名人書法家的題字印在酒瓶上,後來想了一下,現在做這些事情還為時尚早,過於標新立異反而容易被人當成妖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