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8章 倉鼠囤糧(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5268更新時間:2019-02-15 11:39:48

    甄乾實在不敢想像,如果自己沒有官身和世家雙重保護,變成一戶一滴汗水摔八瓣的自耕農,現在恐怕早就被官吏吃的連骨頭渣都不會剩下。

    憶昔開元全盛日,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安史之亂前的唐朝的確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盛世,每鬥米不過十文上下,兩京鬥米也不過二十文(長安和洛陽兩地),麵粉三十文,絹一匹二百多文,糧食布帛產量豐富,道路暢通,物價低廉,行旅安全,商業繁茂。

    唐朝一鬥米的重量約有現在的65公斤,而唐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4克,按照現代國際市場白銀的價格取整計算4*6=5元人民幣,唐朝一兩白銀以一千文計算,一文大致就相當於05元人民幣,十文錢也就是5元人民幣,購買65公斤米,04元就可以買到1公斤米,簡直便宜的讓人吃驚!

    如果一個月收入000元的人穿越到盛唐時期,用工資可以買到7500公斤米,這些糧食拉回到現代,按照每公斤5元計算,相當於7500元,整整翻了十倍以上,想不發財都難。

    當然這樣的計算有一個的問題,也就是普通唐人的收入?

    但是不要忘記了,安史之亂很快就要爆發!

    唐代的糧價一直起起落落,《新唐書》卷51《食貨誌》:“貞觀初……絹一匹,易米一鬥”。也就是,在唐太宗貞觀初年,用一匹絹,才能換到一鬥米。明那時候的大米還是很貴的。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19曰:“是歲(貞觀四年)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裏,米鬥不過三四錢”。也就是,太宗貞觀四年,下大豐收了,流落到外鄉的人都回歸家鄉,一鬥米的價格才有三四文錢。

    《新唐書》卷79《魏徵傳》裏也:“帝(太宗)即位四年……米鬥三錢”。到唐高宗永淳元年,由於大唐王朝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的諸多原因,再加上災人禍,大米的價格一下子比太宗貞觀時期飛漲了百倍,甚至還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

    如《資治通鑒》卷0記載:“上以關中饑饉,米鬥三百,將幸東都”。“關中先水,後旱蝗,繼以疾疫,米鬥四百。兩京間死者相枕於路,人相食”。到唐中宗時,雖然米價比貞觀時貴了幾十倍,但比起高宗遇到饑荒的年間還是要好多了:《資治通鑒》卷09記載:“是歲(景龍三年)關中饑,米鬥百錢”。

    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時,物價又下落了很多:《資治通鑒》卷1:“是歲(開元十三年)東都鬥米十五錢”。到寶年間,物價更是便宜:《新唐書》卷51《食貨誌》:“是時(寶五年)海內富實,米鬥之價錢十三,青齊間鬥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青齊間”的是當時山東青州、齊州一帶的米價,明地區間的物價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幾倍的價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