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9章 鹿泉縣(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5510更新時間:2019-02-15 11:39:50

    一場大雪覆蓋在廣袤的田地山林間,八月的冬麥早已經種下,這一場大雪給農豐收的希望。和車外凜冽的寒風相比,車內溫暖如春,懷裏的暖爐絲毫不能融化甄乾冰冷的心。

    車軲轆碾壓著殘雪“吱呀呀”作響,王朋趕著馬車,手裏的馬鞭在空中打了一個鞭哨,“大郎,縣城馬上就要到了,是先去縣衙,還是回宅子?”

    甄乾每次來縣城都要住上二三,不僅要到商鋪裏看看,還喜歡到奴隸市場鄒遊一圈,住客棧當然沒有住自己家舒服方便。

    鹿泉縣交通便利,周圍有鹿泉河、太平河、滹沱河、清水河、洨河、金河,還有古運河等河流,形成了南北交通大動脈,舟船穿梭、物流通暢、商賈往來雲集,繁華程度不亞於恒州所在地真定。

    唐代以人口戶數劃分州縣等級,州縣的等級和官員的級別對應,戶口二萬以上為中州,三萬以上為上州,親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以六千戶已上為上縣,三千戶已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並為上縣。緣邊州縣,戶五千已上亦為上縣,二千已上為中縣,一千已上為中下縣。

    唐代共設置有58個州,1557個縣,縣的長官叫縣令。縣之管理規模的大和行政級別的高低,或根據區位地理而定,如京城附近的重要縣域曰“京縣”,又曰“赤縣”;或依地域條件的優劣美惡而有“畿縣”“望縣”“緊縣”之別;但更普遍的是根據土地麵積、人口、財政稅收的多少而分為若幹等次,如劃為上縣、中縣、中下縣、下縣四個等級。像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等大縣,謂之“京縣”,縣令為正五品,相當於我們後世深圳、廈門、大連、青島、武漢等副省級市的市長。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管諸縣謂之“鎮縣”,縣令為正六品,相當於後世地級市的市長。諸州上縣縣令為從六品,相當於後世湖北省仙桃、門、潛江等副地級市的市長。中縣縣令為正七品,中下縣縣令為從七品,下縣縣令為正八品,則隻相當於我們今的鄉長鎮長了。所以,縣令並非個個都是“七品芝麻官”。

    鹿泉縣戶數超過六千,自然為上縣,縣令正六品。

    上縣設有縣令一人、縣尉一人,和縣丞、主簿一到二人,這些都是官。縣衙中不僅有官還有吏,司戶佐四人,史七人,帳史一人;(萬戶已上增置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司法佐四人,史八人;(萬戶已上增置佐一人、史二人,餘同畿縣。)典獄十人;問事四人;白直十人;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二人,倉督二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加起來超過了一百多人。

    唐代的戶籍製度有兩個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保障征稅征役,二是實現社會管理控製。曆代王朝建政之後,首先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統計、登記全國人口。

    申報戶籍信息的時候,還必須接受一道叫做“團貌”的程序。“團貌”,繼承自隋朝的“貌閱”製度,意思是,縣衙門在居民登記戶籍時,要驗查戶籍上所有人的年貌,以防止有人虛報年齡或假冒殘疾來逃避賦役。驗查無誤之後,便根據年齡大在戶籍檔案上注明“黃中丁老”,按唐代的法律,男女歲以下為“黃”,15歲以下為“”,0歲以下為“中”,男性居民1歲以上為“丁”,60歲為“老”,成丁即意味著要承擔賦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