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9章 蝗災(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6742更新時間:2019-02-15 11:40:07

    唐代三十裏設一驛站,鹿泉縣距離真定百餘裏設有兩座驛站,一行人經過一的趕路在距離真定不到三十裏的驛站停了下來,通常官府直接征用當地富戶充當驛站的負責人,稱“捉驛”製度。

    在捉驛製度下驛站的負責人稱為驛將,聽起來挺威風的,其實就是一名最低級的軍官,也稱驛吏,自然算不上有什麽編製,屬於徭役一種,百姓都唯恐避之不及。

    驛站建立的主要功能是傳遞傳遞朝廷的文書和軍報,來往的客商也都喜歡在此停留落腳,就是圖一個安全。

    畢竟沒多少商賈願意在偏僻之處開設客棧,這和後世喜歡在主要幹道上開店經商觀念完全不同,就算官道上平時客流也很稀少,大多數都是往來穿梭的商賈,沒事出門旅遊走親訪友在唐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本門可羅雀的驛站門口橫七豎八的躺著不少南下的流民,看見甄乾車馬停靠在驛站門口,顫巍巍的直起身子想靠前討一口飯吃,立即被護衛阻攔下來。

    “甄郎,這一路上的流民為什麽越來越多?”

    藤原刷雄大善心的散了一把銅錢,引起了流民的哄搶,一時間驛站門口雞飛狗叫好不熱鬧。

    “寶九年關中大旱,翌年河南蝗災,今北方大雪來的早,北方糧食歉收,可朝廷卻沒有減免稅賦,這些人不逃難還能怎麽樣!”

    曆史上開元、寶年間氣候溫暖潮濕,平均溫度要高於同期一度以上,這種氣候顯著的結果就是容易現水旱災害,而伴隨著旱災,蝗蟲就會大量的繁殖,引連鎖效應。

    蝗蟲在後世人眼裏屬於害蟲,產卵很厲害,尤其是在幹旱的環境裏,蝗蟲繁殖、生長育更加有益,較幹旱的季節裏,土壤堅實含水量少,最適合他們產卵,而且幹旱使得蝗蟲能大量繁殖迅生長,數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蝗災。

    古人相信“人感應”之,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災害譴”,認為自然災害的生,與現實政治的過失是有關聯的,乃是上對統治者的警示,“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這成為後世中國士大夫一以貫之的基本政治倫理。

    開元時期,張九齡任宰相前後,水、旱、地震等災害不斷。還沒等他主動辭職,一位名叫王冷然的官吏已經忍不住憤然上書,要求宰相辭職:“今歲大旱,黎人阻饑,公何不固辭金銀,請賑倉廩。懷寶衣錦,於相公安乎?”最後還聲色俱厲地質問:“百姓餓欲死,公何不舉賢自代,讓位請歸?”

    “災害譴”雖然虛妄,但災生時官府應對無方,引饑荒、流民、盜賊等**而不治,則應當追究人為責任。而且,作為一種具有強烈道德色彩、令官員產生敬畏感的政治倫理,其仍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從這一點上看,在沒有現代製度的約束下,災害譴也能讓很多官員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

    開元三年,山東蝗蟲大起,那時候蝗蟲因為和“皇”字因相近,蝗起就是皇起,當時的人不敢捕殺,甚至還燒香祈福希望蝗蟲吃飽後飛升。宰相盧懷慎和皇帝都有點信這個,還是姚崇力排眾議,一定堅持殺蝗蟲才把蝗蟲給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