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2章 活字印刷術(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6170更新時間:2019-02-15 11:41:42

    文字最早記載在青銅和龜甲上,後來才逐漸開始使用竹簡記錄文字。曆史上公認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從那以後文字的記錄進入了紙張時期。

    紙張的出現並不代表著書籍的廣泛傳播,書籍的傳播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抄寫的方式,一方麵當時的印刷術尚未普及,另一方麵在抄寫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抄書也成為一些人謀生的手段之一。

    直到雕版印刷術的出現,才慢慢的加快了書籍的流通,能夠看到許多世家珍藏的書籍。

    可是雕版印刷術的出現,並未讓抄書的現象減少,主要還是因為雕版印刷術的製造成本太高,使書籍的價格下降的幅度不大,造成雕版印刷術難以普及。

    《漢書》八十多萬字,用雕版印刷,一張雕版不過三四百字,先不雕錯一個字整張雕版就毀了,光是全部雕版就不下二三千張吧!如果一名雕刻匠,日夜不輟十年都不一定能完成,這樣的書商放在什麽地方都會引起轟動的。

    顧亮的目光再次停留在旁邊的《史記》上,《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000多年的曆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曆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製度記禮、樂、音律、曆法、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顧亮拿起一本《史記》,下一刻雙手微微的顫抖起來,同樣是雕版印刷,又是五十餘萬字,呐!自己是不是在做夢啊!

    《三國誌》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全書三十五萬餘字。

    《後漢書》是一部由南朝宋時期的曆史學家範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曆史的紀傳體史書,全書八十餘萬字。

    這些書都是采用雕版印刷,任何一本雕刻出來都驚世駭俗了,這……這……書商的生意要有多大,才會有這樣的財力將四史雕刻出來。

    顧亮終於不再淡定了,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本書籍,《論語》、《春秋》、《東觀漢記》……,一連翻閱了三四十本之多,顧亮徹底的呆萌了,仿佛被人狠狠的打了幾個嘴巴,一臉的難以置信,這根本不可能存在,一本還能的過去,那麽十本就已經是奇跡了,那麽這裏的書……。

    看著書店裏一排排的書架,這裏怎麽也有上千種書籍,不應該都是雕版印刷吧!

    顧亮已經不管書架上放置的是什麽書籍了,一本、二本、……十本、一百本……二百本,在書店的書架中不停的穿梭,速度越來越快,到最後隻是看一眼書麵上的字體,就斷定同樣是采用了雕版印刷,不然字體怎麽會一模一樣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