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6章 路遇故人(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6592更新時間:2019-02-15 11:41:43

    五峰列島最大的優勢是什麽,是島上的工匠,是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是甄乾千年的見識,注定了五峰列島對外出口必然高端大氣上檔次。

    甄乾懂國際金融嗎?

    懂點、也不懂,就是一個“二把刀”,半瓶子醋晃蕩,知道一點,可要是精通還差十萬八千裏呢?

    不過沒關係,這個時代如果有人懂經濟的話,甄乾第二,沒人敢第一,比後世那些經濟學家自然不如,可是比這個時代掉書袋的酸儒,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了。

    古代為什麽長期能物價保持穩定(戰爭時期除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采用的金屬貨幣,後世那些鈔票想發行多少就多少,物價暴漲是避不可免的,就連老美都不能免俗,可是古代上千年的物價卻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最大的功勞便是金屬貨幣。

    大唐一兩金子到了倭國還是一兩金子,不會因為是大唐的金子就身價暴漲,也不會因為倭國產金多,金子到了大唐就變得不值錢了。

    即便因為開采技術的限製,大唐每年出產的金銀銅料極少,有大量的金銀從境外流入大唐,卻不會引起物價的劇烈波動,還不是因為金銀本身具有價值,又有然的稀缺性。

    可是大唐和倭國兩地的銅錢和金銀兌換比例卻不同,原因當然是倭國產銅極少,造成在額交易中銅錢的流通量減少,這就像一個人想買雞蛋和十個人同時想買雞蛋一樣,需求量加大,而不是銅錢本身價值降低。

    任何一個地方,在經濟和貨幣方麵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優勢,倭國在對外貿易中,然的處於弱勢,這不僅是經濟方麵,還有貨幣方麵。

    倭國生產力落後於大唐,加上多金銀少銅,就連銅都成為了雙方交易的商品。

    五峰列島自然不會模仿倭國的經濟和貨幣方式,可地理位置又遠離大唐,和大唐貨幣政策保持一致,同樣會處於貿易劣勢。

    誰特麽的從大唐老遠趕來,發現五峰列島的價格和大唐相差無幾,把唐商當成搬運工嗎?就算搬運工,這麽遠的海路也好付運費吧!同時倭國卻高興了,在自家門口就能買到大唐便宜精美的貨物,這簡直是財神爺自己送上門啊!

    甄乾拋棄了銅錢,用鈔票取代銅錢,再推行計劃供給製度,就等於變相的將五峰列島封閉起來,以後五峰列島所有的交易,必須要五峰列島參與才行,否則就隻能拿到一堆不值錢的廢紙。

    作為一個商賈,顧亮立即能明白五峰列島采用鈔票的目的,以後任何的交易都必須進行五峰列島的錢莊才能進行,而錢莊掌控在五峰列島島主的手裏,就連偷漏稅都不可能了。

    狠!厲害!有算計!

    “要是倭國也采用此辦法,交易成本至少要上升一二成!”

    顧亮心裏百轉千回,越想越是驚訝,這樣的貨幣製度不知道是什麽人想出來的,高!真是巧妙,沒有七巧玲瓏心怎麽會想到這樣陰損的辦法,將商賈的交易死死的控製在手心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