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80章 印刷術(1/2)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6360更新時間:2019-02-15 11:41:43

    “某也算是遊曆十幾個國家,還從未見過如此奇怪的地方”,著顧亮從懷裏掏出一疊紙片放在餐桌上道:“各位應該都見過這些紙片吧!島上的人稱呼這些紙片為鈔票,可以和銅錢一樣用,各位怎麽看?”

    既然是五峰列島通行的貨幣,顧亮相信其他人也留意到了,這已經超出了個人的理解範疇。

    古代曆史上最早的紙幣,是宋代的交子,這時候還沒有出現呢?

    不過唐代已經出現了飛錢。

    飛錢,亦稱“便換”、“便錢”。唐宋的匯兌券。

    當時錢幣缺乏,各地禁錢出境,在京師的商人將錢交給各道駐京的進奏院、各軍、各使或富商,取得憑證,回本道合券取錢,稱為“飛錢”。

    “飛錢”實質上隻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

    在商業異常發達的唐代,各地商人運貨到京城出售,售貨得的大量錢幣要帶去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因此商人們就將錢幣交給各地駐京的進奏院(相似於駐京辦事處)和有關機構,或交給各地設的分支機構的富商,由這些單位發給半聯賃證,另半聯賃證寄回各地的相應單位。商人回本地區後,經驗證相符,便可取款。

    不過陸明等人在各地行商,自然是使用過飛錢的,第一眼見到並未有什麽驚訝,隻不過看見飛錢這種紙張被當成貨幣使用還是第一次。

    飛錢的主要特征為:一地出錢並取得有關證明,在異地憑證明取得錢款,類似今的匯票。

    飛錢的產生,與當時商業貿易發達有關。唐代內地與邊遠地區、外國通商日盛,許多商人奔波於崇山峻嶺戈壁沙礫之間,銅錢麵值又重,運輸很不便利,時遭被人搶劫風險。一些封疆大吏搜刮的財寶也要運送京城或運送回家。飛錢便應運而生。

    唐代飛錢已經有了官辦和私營之分,隻不過官辦在唐代更加暢通,而私營因為當時的觀念原因,發展的速度很慢,並未真正的興起。

    “這應該也是一種飛錢,不過比飛錢使用更加方便”,朱佺也從自己的袖子裏取出一些鈔票,放在手裏撫摸道:“這裏的飛錢……鈔票,印刷的更是精美絕倫,你們看鈔票上的圖案和線條,色彩豐富、線條細膩,圖案精美,手感之間有凹凸感,在紙張五元和十元鈔票中還有一條極細的金銀線,防偽技術精妙絕倫,光是這張紙恐怕就價值不菲?”

    像東南四大士族這樣的豪門家中都有自己的錢莊,隻不過這些錢莊主要的生意還是金銀兌換,和一些銅錢私鑄,並不涉及飛錢,卻也對飛錢有所研究。

    之所以飛錢不是流通貨幣,主要是因為飛錢的麵額太大,兌換過程中要出示留存的印信和密語,並在指定地方進行兌換。

    但鈔票不一樣,麵值,五峰列島流通的鈔票最大麵值不過十元,相當於大唐六貫錢,隻要在五峰列島範圍內,暢通無阻使用,自然不需要什麽印信和密語,和飛錢又完全不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