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74章(1/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5456更新時間:2019-10-21 06:03:59

    大約是十多年前的二十世紀末,在步行街靠鏡湖邊的原華聯樓下,常有一位身材矮、慈眉善目係著白圍裙的老人,推著一輛車停在固定的地方賣銅鍋藕稀飯。這老人的藕稀飯特別黏稠,掛在勺口能拉好長,並且放的不是赤砂糖而是綿白糖,有時還撒上少許糖桂花和葡萄幹。那口大肚子香爐一般的紫銅鍋,據還是上代人傳下來的,有六七十年的曆史了。熱騰騰的一股香氣從挪開縫隙的鍋蓋下冒出來,很是引誘人。粥剛端上手,很燙,聞著香,下不得口,須用勺多攪和幾下方能往嘴裏送。有三兩孩子蹦跳著來買食,老人會一邊打粥一邊慈祥地聲提醒:“哦,吃慢點。慢點呀……別燙著。”

    在外地人看來,這也就是紅糖稀飯加上切成片的藕,隻是,正宗的糖稀飯和藕,一定要是醬紅色的。煮藕稀飯必須要用銅鍋,切藕要用銅刀和銅叉,要不,藕會變色,就不好看了。藕稀飯味甜噴香,清心爽口。雖是街頭吃,但選材挺有講究。上等糯米,配以粗莖肥壯的鐵鏽色老藕,這樣熬煨出來的藕稀飯才會情到深處,濃稠香甜。

    老一輩人話做事愛討個口彩,對糖藕稀飯也賦予了許多美好的希望:常喝銅鍋藕稀飯,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孩吃藕,早開竅;大人吃藕,路路通暢;夫妻吃藕,偶來偶去,成雙成對……

    滿滿的一桌子菜,雞鴨魚肉和山菇蕨菜,都是當地農家特產。老徐這大都是“十二碗”的內容,遂以筷子點著桌上的幾道菜一一告訴我們:這是“煮肉”,即紅燒豬肉,裏麵加有鮮筍、香菇;這是“燉肉”,選用裏脊肉燉至半熟,再加香菇或木耳、冬筍、金針菜等燉熟而成;再如“燒膀”“渣粉肉”和整條的紅燒鰱魚;此外,就是“拌菜”,是一些香椿、馬蘭頭入沸水燙後切碎,加鹽糖醋,拌上幹絲、幹張皮、荸薺片以及一粒粒肥胖的燜黃豆。

    那次還見識到了“三鮮湯”,是用山藥、荸薺、板栗做成的湯菜,鮮嫩甜糯之外又有胡椒粉的香辛。“漂圓”即湯肉丸子或湯魚丸子。還有就是“子糕”,蓋因皖南鄉音讀“蛋”為“子”,“子糕”即蛋糕,是將雞蛋兌少量水攪勻蒸成糕狀,切菱形燴成湯。在諸菜環圍之中有一大海碗,盛的是浮著一層什麽堅果仁碎末的糊羹,被告知就是頗負名聲的“茂林糊”,舀了一匙品嚐,知是砸碎的花生米和核桃仁,還有肉糜筍絲,口舌受納,頗有可意處。

    真切品嚐茂林糊,是在今年春深時。桑椹和野草莓熟透的時節,山區的幕藍得似要滲出油來,蜜蜂嗡吟,空氣裏沁滿了花香。一路上綠色如染,將山巒和田疇染成大片大片的欲望,陳放在春最溫柔的陽光裏。曾下放在涇縣桃花潭邊的汪君一邊開車一邊同我們,眼下春筍味正美,春筍時令性極強,略為疏忽便錯失良機,讓你追悔莫及。

    基本是以太平湖的魚為主打菜。有一道腐皮魚卷,味和形皆不俗,魚肉剁成糜,加韭菜,以腐皮包成長卷,清蒸之下,碧綠爽口,清純動人,讓人心生迷戀。至於油燜春筍,則遺憾有點偏題了,本來筍以清勝,若是不問青紅皂白一以燴之濃醬色,猶如讓容顏秀麗女子裹以惡俗外衣,竊以為不可取。

    太陽西斜時分,我們車出桃花潭,行四五公裏,西拐去茂林。其時,汪君早已電話聯係好一店家,待我們入座甫定,菜便陸續擺上,也是號稱的“十二碗”。汪君“十二碗”隻是個幌子,這裏所有店家都是如此招攬。我們連隻要是風味土菜就好。一巡酒過,眾皆舉箸,果然是淳厚的鄉土風氣農家味道。

    其中那一大海碗“糊塗湯”,看上去與前次無多少差異,依舊是青白色的糊羹浮沉著深黃的果仁碎末,我一匙入口,糊羹讓舌頭一裹即化,餘下脆香的果仁碎末和綿軟肉絲,數嚼之下,竟然如惠風徐來萬物新綠一般,令人神清氣爽的鮮美盈滿齒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