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七章 首戰費縣(1/2)

作者:袁大為字數:4620更新時間:2021-04-07 05:04:04

    中國仿製馬克沁機槍是在清朝時,當時的金陵兵工廠在李鴻章的過問下生產了幾架仿製的馬克沁,然而因為工藝不成熟,所以最後沒有大規模普及。

    而日本人自明治維新以來,有限的資源大多數都用在了海軍上,對於陸軍則是能省就省,於是,日軍並沒有開發突擊步槍和衝鋒槍,使用的都是單發的三八式步槍,日軍認為這樣更加節省子彈。

    直到在日俄大戰時,在俄國人的重機槍下,日軍死傷慘重,當時平均每天都要被俄國人的重機槍打死幾千人,日軍的指揮官還認為這個數字縮小了,於是在幾千後麵又加了個零,可見日軍傷亡慘重。

    從那以後,日軍也開始注視發展起重機槍,可是,日軍認為,馬克沁重機槍雖然威力大,但是太過浪費子彈,於是他們就造出了九二式重機槍,九二式重機槍除了可靠性好一些之外,無論從火力還是從射速上根本無法與馬克沁機槍相媲美,不過日軍軍方認為九二式節省子彈,所以大規模的推廣普及。

    而在中國,當時中國與德國正好處於蜜月期,於是,德國人送給了關於馬克沁機槍的全部工藝與圖紙,於是,中國終於可以熟練的掌握了馬克沁機槍的工藝,大量的生產仿製的二十四年式機槍。

    每一次戰鬥,二十四年式重機槍都受到很大的損失,成為日軍打擊的重點,比如在淞滬會戰時,從德國進口的四十架馬克沁,幾乎全部被日軍的擲彈筒所摧毀,但是,由於掌握了馬克沁重機槍生產的全套工藝,所以,中國仿製馬克沁機槍的速度很快。

    據統計,此時的中國,每個月戰損的二十四年式機槍大約是119挺,而同時期,中國可以生產出193挺重機槍,完全可以彌補戰鬥的損耗。

    不過,二十四年式重機槍是在國統區內生產的,所以,雖然大量裝備了國民革命軍,但是八路軍卻極少擁有,國民革命軍又怎麽可能把武器送給與自己意識形態不一樣的八路軍呢?

    還好,這次國民革命軍進攻白皮崮,冷雲峰趁機奪了三挺馬克沁,冷雲峰是如獲至寶,他相信,有了這三挺馬克沁,可以極大的增加自己部隊的戰鬥力。

    除了馬克沁,白皮崮的軍械修理所還生產了上百支仿德製MP35衝鋒槍,這種衝鋒槍使用手槍子彈,射速很快,雖說精度差了點兒,但在近距離內,完全可以當成機槍使用,有了這些衝鋒槍,冷雲峰部的火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現在衝鋒槍的生產能力還是很有限的,所以,冷雲峰將這些衝鋒槍優先裝備給了特戰大隊,而特戰大隊擁有了這些衝鋒槍,實力大增,成為了冷雲峰手下的頭號王牌。

    如果光在輕武器上取得了突破,冷雲峰依然沒有進攻費縣的底氣,費縣的堅城,可不是子彈能打得透的,冷雲峰的手中,掌握著真正的底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