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章:發家致富奔小康(二更白天更)(2/2)

作者:煙雨織輕愁字數:5540更新時間:2019-06-30 05:14:15

    益州麵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土地問題。

    其實,何止是益州?

    此時,整個大唐,都麵臨著這樣的問題。

    大唐分給百姓的土地,分為永業田和口分田。

    在大唐,十八歲以上的男子,就會被授予田地八十畝和永業田二十畝。

    口分田,在人死之後,是要歸還給朝廷的。

    但是,永業田是不需要還的。

    並且,當時的製度,對永業田和口分田的管理並不嚴格,可以私相授受。

    這給土地兼並,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在唐初的時候,因為戰爭剛過,人口稀少,朝廷有大量的土地,足以支撐永業田的分發。

    但是,隨著戰爭的平定,人口急劇增長,因為永業田隻分不收的原則,土地不足以支撐。

    而隨之而來的,是土地嚴重兼並的問題。

    而唐朝之所以滅亡,和土地製度的崩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其實中國古代,絕大多數的朝代滅亡,都和土地製度的崩壞,和生產力不足以養活當時的人口有關係。

    當然了,在唐初的時候,這種矛盾並沒有顯現出來。

    但很明顯的,這就像是長在身上的一個毒瘤。

    如果不切除,遲早會爆發病變,會要了人命。

    而益州的問題就是,因為益州地處偏僻,所以,益州的土地兼並,比其他地方來的更早,和更加的猛烈。

    百姓沒有足夠的良田,生活就很難富足。

    所以,要首先解決田地的問題。

    而要想解決田地的問題,就隻能向世家動手。

    益州的世家,最不聽話的,也是做事最沒有底線的世家,就是趙家。

    在之前的時候,趙家也多次和他作對。

    那麽,這一次,李愔救決定向趙家開刀。

    到時候,從趙家手中奪取來的土地,就可以承包給百姓們耕種。

    還有另外一個製約益州發展的問題,就是道路問題。

    蜀道難,難於上青。

    因為道路艱難,就算是糧食豐收,他們也運送不出去。

    外麵的貨物,也不宜運送進來。

    交通問題,將會嚴重阻礙益州的發展。

    李愔想要的,可不僅僅是讓益州百姓吃飽喝足。

    而是要讓整個益州的百姓,都能過上康生活。

    為了能讓益州百姓發家致富奔康,首先要解決路的問題。

    “要致富,先修路,必須要打通一條益州通往長安的道路。”

    對李愔提出的這個思路,上官儀顯得難以理解和不以為然。

    不過這也不怪上官儀。

    這句在後世被奉為金科玉律的信條,在大唐,的確是沒有太大的市場。

    上官儀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

    並且,想要打通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對目前的益州來,也是一件並不現實的事情。

    上官儀不由道:“殿下,益州通往長安的道路,就憑目前益州的經濟條件和現狀,起碼要修五十年時間。”

    額,上官儀的,好像沒什麽錯。

    不過,李愔卻是意味深長地道:“很簡單,既然我們很難修建出這條路來,那麽幹脆,就讓五姓七望這些世家,幫我們修這條路好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