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章 善於學習的法國人(2/2)

作者:新海月1字數:5726更新時間:2019-07-21 18:36:14

    繞了一個圈過後,最後還是留在了法國人手鄭為了守住這片富爍的殖民地,法國政府在巴爾幹半島駐紮了8萬軍隊。

    龐大的軍費開銷,抵消了法國政府從巴爾幹半島上獲得的收益。這塊看上去美味的土地,實際上早就變成了雞肋。

    拿破侖三世有些猶豫的:“巴爾幹半島民風彪悍,俄國人又在輸入大斯拉夫主義,當地人恐怕不會願意去殖民地。”

    這也是法國政府的殖民策略失誤,既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大清洗,又沒有往巴爾幹半島輸送移民進行民族融合。

    如果沒有外力幹預,那麽憑借法國以往的經驗,統治巴爾幹半島也不是問題。

    可惜俄奧兩個鄰居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偏偏兩國又是盟友,法國殖民政府的日子就難過了起來。

    好在大家都是帝製國家,沒有輸出什麽民族共和思想,不然法國饒麻煩更大。

    現在法屬巴爾幹半島最流行的就是大斯拉夫主義。本來弗朗茨也準備玩兒文化輸出的,殘酷的現實告訴他,日耳曼文化在這裏真的沒有市場。

    財政大臣佩利西斯胸有成竹的:“我們可以征收人頭稅,再出台移民優惠政策。我們需要的隻是廉價勞動力,又不需要當地的知識分子。

    為了殖民地的穩定,我們可以先進行一次大清洗,把當地的頑固分子全部幹掉,再慢慢的組織移民。

    現在是最佳機會,亞曆山大二世和國內的貴族鬥得昏地暗,根本就沒有功夫幹涉我們。

    奧地利人同樣不喜歡大斯拉夫主義,我們打壓這些歪理邪,維也納政府是不會幹預的。”

    各自的出發點不同,陸權國家看問題和海權國家是不一樣的。最初大家對奧地利的殖民政策,都是不屑一顧。

    到了現在,僅僅因為一個棉花自足,就讓同為陸權國家的法國人就理解了奧地利的做法。

    大力組織移民開辟殖民地,雖然成本高了一點兒,可是對殖民地的控製也加強了,還可以給國內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和市場。

    法國人本來對非洲殖民地就是直接控製,想要把北非消化掉,奧地利的做法就給他們打開了新思路。

    巴爾幹半島民眾識字率非常低,如果不是因為近東戰爭,這些人還是農奴,根本就沒有文化傳統可言。

    如果是發展工業,這些人就是劣質勞動力,要是發展初級農業,這些人又變成了優質勞動力。

    因為認知的關係,雇傭這些人隻需要按巴爾幹半島的薪水支付工資,不到法國薪資水平的一半,就可以讓他們賣命幹活。

    因為沒有文化傳承,自己都不知道是神馬民族,進入法國殖民地過後,要不了多久,這些人就變成法國人。

    此前,奧地利組織的那一批難民就是例子。到了非洲殖民地,才區區幾年時間,就被初步日耳曼化了。

    就算是言行舉止還有差別,可是這些人都以奧地利人自居了,還怕融合不了麽?

    拿破侖三世做出了決定:“那就先嚐試一下,命令駐巴爾幹半島總督,進行一次大清洗,把我們所有的敵人和潛在的敵人都幹掉。

    我記得奧地利人在吞並奧屬巴爾幹的時候,就將當地十分之一的人變成了苦力,才有現在的安定,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

    到了這裏,拿破侖三世還有些暗自惋惜。

    撒丁王國還沒有吃下去,不然的話,能夠提供移民的地區就更多了。

    不過意大利地區不同於巴爾幹半島,當地有完整的文化傳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要大得多,不能夠妄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