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1 燕關之外(2/4)

作者:核動力戰列艦字數:10142更新時間:2019-06-24 07:09:12

    直到最後,寒山國內的公卿們咬牙大出血,呂茗才接受任命。

    現在隨行呂茗出關的列車上,運送的是大量的農業機械,和一整套的工業生產設備。

    而從長遠局麵來看,呂茗帶著這幫塞西士兵到北方去,萬一要是搞成了,這毫無疑問是讓呂茗成為北方最強勢的軍閥。

    寒山國內看不出來嗎?不,他們看得出來,隻不過政客現在沒工夫思考長遠利益了,此時對國內公卿來燃眉之急那隻外軍。隻要能把那幫塞西人逼出體外,送到燕關以外,再鬧出什麽事,都有燕山軍事要塞擋住。

    更況且,呂茗在北方能不能立足腳跟還兩。因為北方存在著一種可怕的農業災難。

    ……

    轟隆隆的裝甲列車正在寒山北部的鐵路上行駛。這個如同堡壘一樣的列車,車頭上如同戰艦甲板一樣有一個平坦的觀察台。

    此次北巡的統帥——呂茗,正身穿機械戎裝矗立在平台上,年輕又堅毅的麵龐目視著眼前的、由領域投影出來的北原地圖。

    啪嗒一聲,在列車行駛的風中,一個大拇指大的東西落在了欄杆上,然後又趴在了作戰服上。

    呂茗低頭看著落在陶瓷裝甲上的蝗蟲,揚起帶著機械手套的手,一掌把這個昆蟲捏死。

    大蝗災,這是北方特有的災難。

    它們每年從西部山脈爆發,啃光北地一切地表植被,所幸由於南方水土濕潤,適合一種寄生菌絲的生長,這種蝗蟲在南方無法成蟲,從浩北高原下來後,就迅速消泯。而這種大蝗災的肆掠範圍,牢牢定下了遊牧和農耕的分界線。

    【不過到這大蝗災,也是有神話傳的】

    百聖時代結束後,據北方某王在和中央神帝發生爭鬥失敗,一怒之下砸了定北鼎,大鼎破碎,封印的仇恨肆意流淌在大地上,仇恨與土壤接觸便變成了這大蝗災。為了挽蒼生於蟲口中,中央神帝摘下自己的發絲,變成了遏製蟲群的菌絲。

    對於這個神話傳,蘇鴷有這麽腦補,蝗蟲災難應該和海拉人先祖和東大陸陸人類先祖的戰爭有關。

    突如其來的蝗蟲,應該是基因調試後專門針對農田的武器。

    神話中的大鼎破碎,應該是雙方共識徹底破裂,然後發生戰爭。毫無疑問海拉人失敗了,為了防止向西撤退遭遇追殺,故在測定氣候後,釋放了蝗災。

    東大陸陸人類的科學家盡全力研發對應的孢子武器遏製了這東西對東大陸農業的摧毀,但是也徹底耗盡了東大陸在戰後的那僅存一代科學家的精力。

    至於菌絲和發絲的聯係,旁白:“為了研究菌絲,當時研究員應該是徹夜工作,獻祭了不少自己的頭發。”

    ……

    經過兩萬年的發展,這些昆蟲已經沒有最初那樣恐怖,並且嵌入了北方的生態係統中。

    例如:蝗災每年定期的爆發,北方候鳥定期的前來用餐。而在北方沿海的島嶼上也留下了驚人的鳥糞礦物,自然界是平衡的,人類打破的平衡,其他物種會恢複平衡。

    當然也正因為,每年定期興起的蝗蟲群形成了新的自然平衡,人類生產力發展後,想要再度改變,總是被自然再度教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