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9.1 不問勝碼,先塑自正(2/4)

作者:核動力戰列艦字數:10782更新時間:2020-01-10 07:20:51

    戰後四個時,均摘星五號通過北大陸地下隧道來到了全球抵抗陣線在北海湖冰原上的第三大基地。

    按照戰爭真理的敘述:抵抗陣線,現在有六個大型基地,二十四個中型基地,一百三十八個型基地。

    大型基地:能夠生產全套工業設備。碳纖維,火箭發動機,大型船舶發動機,萬噸核潛艇的軋鋼設備。——當然產品普遍過時四十年,部分技術是一百年前的技術,不過時的,封存級別太高,反叛軍也搞不到。

    中型基地:能夠拚裝七十噸以下的坦克,無人機器人,能夠量產汽車級別發動機。但是依賴大型基地電子芯片元件控製,還有特殊材料的供應。

    型基地:是依賴於倉庫的儲存配件,構建的自動化維修生產線。能讓上麵派下來的機械狗,作戰車輛,還有無人機的損耗降低到可以維持長期作戰部署的程度。

    走進了地下基地,均摘星戴上了目鏡,在視角中,出現了浩北高原的地圖。

    藍色的海洋,土黃色沙漠,綠色平原,灰色的丘陵山川地帶上,一個個基地星羅棋布。

    坐進指揮艙的均摘星深吸一口氣,緩緩在這張二十年前的民用地圖上,畫上了幾千個重點。然後將資料庫,下拉到全球抵抗陣線的大型軍備上。

    浩北高原各類八十噸以上的陸地主戰設備,一共三千六百七十三輛,現在百分之四十趴窩在地下掩體中。

    陸地戰線是依靠無人機和導彈產量馬馬虎虎應付,要想進行高強度作戰,還得優化生產。

    而水麵上戰力,集中在北邊三個港灣上,可以生產八百噸標準的導彈艦,和兩百噸標準的地效戰艦。

    ……

    至於水下,均摘星皺了皺眉頭。

    當代的水下核潛艇已經朝著高密度的標準發展了。

    也就是核潛艇不依靠自身水密艙注水、排水調節浮力,而是如同飛機一樣,依托彈出翅膀,在水下航行的升力進行航行。

    當然在浮出海麵的時候,則是依托風扇模式的噴水器,在海麵上冒頭。

    聯邦最先進的軍用核潛艇,噸位八萬噸,密度為水的一點五倍。采用熱核動力能源,鈦合金材料為主結構,由於其允許密度比水大,結構性相當強。在淺海大陸架上能夠彈出幾十米的機械足,如同浮島一樣走進港口進行維修。

    當然加工難度根本不是二十一世紀可相比的,二十一世紀焊接潛艇外殼都需要國寶級大師。焊接完畢後,還需要人員一點一點用射線設備檢查。(美蘇是直接燒錢建了一個大型倉,將焊接完的結構整體吊進去檢查。)

    現在在外殼上能夠彈出翅膀,能如同變形金剛一樣打開外殼放出風扇,彈出機械足。這種外殼結構加工難度,放在二十一世紀,就是如同讓明末的人打造馬克沁重機槍的難度一樣。當然自動化智能化機械水平發展了八百年,核潛艇上技術堆疊到這個程度是應該的。

    不過,現在均摘星確定,反叛軍的各大基地都沒有這個技術。

    正如烏克蘭某工程師回答建造航母需要的條件:……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

    現在想要搞這種大型作戰潛艇的技術,雖然有人工智能參與管理協助,但是依舊需要冶金、電子、自動化上,數萬個專門的生產設施來操作,才能湊齊這種大型潛艇的設施技術。這比仙俠中,煉某個逆丹藥,去找齊海量材地寶還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