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全麵崩潰(1/3)

作者:叨狼字數:7360更新時間:2021-05-04 01:18:54

    一團團兒火光出現在空天母艦的底部,甚至瞬間就衝破了空天母艦的能量防護罩,深入道空天母艦的底部,造成了巨冇大的破壞力。

    整個空天母艦的姿態雖然還能夠勉強維持,但是行動變得更加遲緩了,底部的一個發動機似乎是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損害,動力減弱了四分之一。

    “什麽時候,華夏人的電磁炮有了這麽厲害的發展?!”美國人在空天母艦之上的指揮官,看到了這一幕後,不由得有些心膽俱碎的感覺。

    說起來,電磁炮的原理非常簡單,十九世紀,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位於磁場中的導線在通電時會受到一個力的推動,同時,如果讓導線在磁場中作切割磁力線的運冇動,導線上也會產生電流,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正是根據這一定律,人們發明了如今廣泛應用的發電機和電動機,它也是電磁炮的基本原理,或者說,電磁炮不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電動機,因為它的轉子不是旋轉的,而是作直線加速運冇動的炮彈。

    那麽如何產生驅動炮彈的磁場,並讓電流經過炮彈,使它獲得前進的動力呢?

    一個最簡單的電磁炮設計如下:用兩根導體製成軌道,中間放置炮彈,使電流可以通過三者建立回路。把這個裝置放在磁場中,並給炮彈通電,炮彈就會加速向前飛出。

    在1980年,美國西屋公司為“星球大戰計劃”建造的實驗電磁炮,基本就是這樣的結構,它把質量為300克的炮彈加速到了每秒約四千米。

    如果是在真空中,這個速度還可提高到每秒八到十千米,這已經超過了第一宇宙速度,具備了作為一種新型航天發射裝置的理論資格。

    但是要提供電磁炮的速度,也有一些問題,在磁場不夠強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加速能力就隻能讓炮彈通過足夠大的電流,於是就產生了大電流發熱和炮身燒蝕等麻煩。

    其實在兩次世界大zhan中,法國、德國和日冇本都曾研究過電磁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他國家也進行過這方麵的研究。

    在1845年,查爾斯·惠斯通製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電動機,並用它把金屬棒拋射到20米遠。

    此後,德國數學家柯比又提出了用電磁推進方法製造“電氣炮“的設想,而第一個正式提出電磁發射和電磁炮概念並進行試驗的,是挪威奧斯陸大學物理學教授伯克蘭,他在1901年獲得了電火炮專利。

    1920年,法國的福瓊·維萊普勒發表了《電氣火炮》文章。

    幾乎同時,美國費城的電炮公司研製了用於火炮的電磁加速器。

    二戰期間,在軍事需求的刺冇jī下,德國、日冇本都研製過電磁炮,德國的漢斯萊曾將10克彈丸用電磁炮加速到1。2公裏每秒的冇初速。

    但是在二戰後,關於電磁炮的消息就比較少了,人們似乎更加關心磁懸浮與高溫超導技術了。糾其原因,大概是解決不了瞬時巨冇大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小型化問題。

    美國研發的強力武器電磁軌道炮,離成功再邁進一步,美國海軍在試射中,將電磁炮以音速5倍的極速,擊向200公裏外目標,射程為海軍常規武器的10倍,且破壞力驚人,是至今試射的最佳成果。

    美軍計劃在在三年內進行海上實測,並於2025年前,將電磁炮正式配備於軍艦上。

    美國海軍在弗吉尼亞州達爾格倫水麵作zhan中心,先後兩次試射電磁炮,電磁炮主要由兩條軌道組成,炮身裝在拖車大小的長方形槍管,軌道中間放著鋁製20磅炮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