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一十節(1/3)

作者:華表字數:6514更新時間:2021-05-02 16:23:27

    第三百一十節

    十一月初晉綏分局發布了“把敵人擠出去”的作戰會議,會議主要內容經過挑選摘錄,編製為小冊子在各根據地之間進行傳閱借鑒。

    時勢造人,五一大掃蕩期間晉察冀根據地在吃了大虧後,拋棄了曾在百團大戰時產生的打殲滅戰和打硬戰的驕縱思想,在輾轉作戰過程中,反而越發意識到零敲碎打的遊擊戰優勢所在,尤其是八路軍各主戰部隊,都放下了主力的架子,主動配合起下麵地方遊擊隊進行大規模運動戰,憑借著在紅軍長征過程中鍛煉的一雙鐵腿在運動中消耗敵人的兵力。

    十月和十一月連續兩個月日軍的第五次治安強化掃蕩攻勢,對有所防備的北方各抗日根據地而言,已經不如五一大掃蕩那麽猛烈,各根據地內軍民花樣百出的反擊手段使得日軍掃蕩顯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大小各支抗日隊伍都處於化整為零的靈活機動狀態,利用群眾為掩護,每每從日偽軍的鐵拳指隙之間逃逸而出,雖然日偽軍重兵掃蕩,卻有一種有力無處使,找不到目標的感覺,昔日龐大臃腫的八路軍集總經過精兵簡政後,變得有如戰鬥隊伍一般飄忽不定,各地的電台組成的信息網輪流擔負起發布情報和命令的任務,更讓日偽特務無從追蹤。

    冀中地區的經濟基礎仍是以小作坊為主的小農經濟,由於日偽軍的封鎖和刻意政策控製下,老百姓們依靠著華北最大產糧地勉強不至餓死,想繼續發展卻是有心無力,有如被日軍在脖子上勒著一根繩子,雖然斷不了氣,也好過不到哪裏去,半死不活的吊著,老老實實成為侵華日軍南下的糧食供給基地之一。

    僅以簡單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冀中地區,若隻想小打小鬧與日軍周旋也倒足以支撐暗影連和各支遊擊隊,但考慮到將來大反攻的長遠規劃,王保采納了李衛的建議,由石井村為中心點向四周進行幅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誘降日偽軍和武力進攻為兩個基本點,兩手齊抓發展當地經濟與軍事建設,這個地方土政策也同時符合了月初毛主席在黨中央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上發布了《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報告,重點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

    剛剛收到《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會議參考時,王保忍不住多打量了幾眼四排長李衛,這個一上戰場就會開始發瘋,滿腦子隻知道殺人的家夥怎麽會有這種心思考慮經濟發展,殊不知在現代社會連三歲小孩都知道要活躍經濟,更何況現代經濟社會裏這個大染缸裏出來的李衛。

    石井村的“地雷經濟”雖然隻是小區域的易貨交易,並沒有直接的錢貨經濟,但連帶著其他物資在石井村流通,在暗影連隊軍事保護下,各地區產物的交換和集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冀中地區根據地物資緊張情況,唯一的缺憾就是貌似延安發行的抗幣在冀中地區並不怎麽受歡迎,還是以硬通貨銀元、大洋和實物互換。

    發展經濟並不是隻以軍工經濟為主,畢竟群眾和戰士不能靠啃地雷過日子,整天饅頭麵條飲食也不均衡,除了以軍工坊為主業外,相關附帶的各類副食、學校、紡織等產業都被帶動起來,不僅替暗影連分流了戰士家屬的負擔,而且還把不能直接參戰的老弱婦孺都組織起來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發揮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分工協作的優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