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章 新官上任(1/3)

作者:晨光路西法字數:6208更新時間:2021-04-22 19:04:54

    時光荏苒,經過了一年的時間,一九八四年的元旦如約而至。

    經過在中央黨校一年的學習,徐君然終於離開了京城,來到北方的一個縣城出任鄉黨委副書記兼副鄉長。

    之所以會這麽,是因為就在198年1月,人大正式頒布法案,重新建立鄉、民族鄉人民政府作為政權的基層單位。同時,在村一級建立了農民群眾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取代了原來的生產大隊,村民委員會下設村民組,村民組取代原來的生產隊,分別管理本村、組範圍內的各種社會事務。從此,人民公社僅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製的一種合作經濟形式的管理機構。

    而此時徐君然所要上任的名為長青鄉的地方,之前就叫做長青公社,徐君然,就是鄉裏最年輕的科級幹部,甚至於,他也是整個富樂縣最年輕的科級幹部。

    拎著手裏麵的行李箱,徐君然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看著前麵霧茫茫的空,不禁搖頭苦笑了起來,自己倒是第一次來到這麽寒冷的地方,要知道在北方地區,這裏可是最冷的三個省份之一,關外自古就是苦寒之地,尤以鬆合省為最。

    之所以徐君然會來到這裏,跟他在黨校的那一篇畢業論文有關係,在論文當中,徐君然高瞻遠矚的提出要注意華夏未來幾十年改革開放過程當中出現的地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並提出,隨著沿海地區的不斷開發,西北內陸、西南諸省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三個地區,將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因為資源、交通等方麵的因素,逐漸的出現滯後的現象。

    這篇文章,被黨校的某位教授看重。直接發表在了內參之上,用謝永強後來對徐君然所的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要知道,此時的徐君然再也不是那個無名卒了,他在黨校學習期間。發表了不少文章。儼然成了改革開放的理論大師,畢竟八十年代中期這個時候,華夏的思想解放達到了一個頂峰。各種各樣的思潮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湧入華夏大地,像徐君然這樣有著上輩子幾十年的經驗做底蘊,再加上不錯的文筆,很容易在其中脫穎而出。

    最重要的是,高層的大佬們,依稀還記得,這個曾經在江南,掀起偌大風波的年輕人。

    結果。領導一句話,徐君然就被從中央黨校扔到了東北這個窮鄉僻壤當中,要知道,原本跟徐君然見過幾次麵,已經算是關係不錯的孫振安,可是還想著讓徐君然回江南省給他做秘書的。

    抬起頭看了看周圍的情況。徐君然忍不住一陣搖頭苦笑,這裏倒是跟武德縣差不多,隻不過唯一比武德縣發達的,是附近有幾家大型國有企業,這一點跟富樂縣的地理位置有關係。距離鬆合省第二大城市雙齊市不足一個時的路程,讓這裏成了工業發達的地方。畢竟誰都知道,雙齊市算得上是北方的工業重鎮。當然,這也隻是現在而言。

    走出火車站,徐君然順著馬路直走,拉了一個過路的大爺,徐君然問明白了到縣政府的路,這才邁步悠閑的朝著富樂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走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