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邵氏清水灣片場(1/3)

作者:美女明星收藏家字數:8814更新時間:2019-03-08 22:46:48

    潘櫻紫一邊駕駛著她那輛福特轎車,帶著梁錦靈去邵氏清水灣片場,一邊在路上跟梁錦靈講解邵氏電影公司。

    邵氏清水灣片場位於清水灣半島,半島上都是荒山野嶺,整個半島包圍著東麵前後兩個海灣即清水灣(海灣)和大廟灣,西邊是佛堂洲島和將軍澳水域,清水灣半島將東麵的牛尾海與西麵的將軍澳水域分隔。

    後世清水灣半島與佛堂洲島之間的將軍澳堆填區,還沒有堆填出來,還是一遍大海(將軍澳水域),後世坐落在將軍澳堆填區,鄰近清水灣邵氏片場的無線電視城片場,還沒個影子呢,無線電視台也沒有搬來將軍澳堆填區,還在廣播道。

    清水灣半島南邊是佛堂角(半島),佛堂角隔著佛堂門(水道)對麵是東龍島,東龍島是荒島,被台風刮得連樹都沒有一根。佛堂角和東龍島上麵有明清時期留下來的炮台,這裏的炮台16世紀-19世紀都曾經跟西班牙、荷蘭、英國的艦隊大戰過。

    清水灣半島向西北遠望就是九龍半島,向西遠望是維多利亞港,向西南遠望就是香港島,北麵連接著的新界西貢和清水灣郊野公園。清水灣半島的荒山每年夏為維多利亞港擋住了十級台風,也導致山上不適宜人居住,受台風影響清水灣半島的港口也不堪用。

    1957年,當時在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的邵仁枚與邵奕夫回港,著手在香港發展製片業務。當時的邵奕夫為打開市場缺口,傾向發展拍攝大型題材電影,但苦於沒有自己的片場,一直不得不租用“堅成片場”。

    而當時香港乃至東南亞最大的電影公司、由陸運濤掌舵的“國泰機構”旗下的“國際影片發行公司”和李祖永的“永華片場”(後來嘉禾被租用,改名叫斧山道片場,1998年被李家賣給香港政府,蓋起商品房了)已合並為“電影懋業公司”,並引入當時先進的彩色電影攝製技術拍片及借鑒西方資本主義模式進行片廠管理,風頭一時無兩。於是,邵奕夫計劃籌建邵氏影城。

    隨後,邵奕夫開展主持電影製作的第一個大動作,斥數百萬巨資買下清水灣一塊65萬平呎的地皮,開山填海,興建邵氏影城。邵奕夫初到香港就大興土木、揮金如土,大刀闊斧的豪爽做派,讓當時香港的電影人也為止咋舌。針對“電懋”的優勢,曾經在新加坡遊樂場工作過的邵奕夫的對策是典型的遊樂場思維。他提出,邵氏必須要“大”:建大廠、拍大片、掙大錢。

    1958年,邵奕夫宣布成立邵氏電影公司,當時清水灣片場已經建成四座攝影棚。由於時裝片無法拍大,邵奕夫就拍古裝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維下出廠的。

    1961年1月6日,邵氏片場一期落成並正式啟用,麵積達到65萬平方米(近1000畝);1964年,邵氏影城全麵落成時,建有6個獨立的攝影棚,條布景街道;1967年的擴建中攝影棚數量達到1個。清水灣邵氏片場占據了整個山頭,搭建了十幾座房,同時前山後山還建了無數街道、城牆、吊橋、堡壘。在六七十年代古裝武俠片盛行之時,每一日,在邵氏片場裏開工的台前幕後人員,數以千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