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七章 軍事演習(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713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8:49

    雖然正史上曹老板是因為瘟疫而戰敗的,但真要起來,如果曹老板麾下的北方士兵沒有水土不服,不善水戰的因素,大軍直接渡江南下,殺入江南,那會被阻攔在江北等到瘟疫爆?

    至於演義版就更不用多了,要是早點會水戰,能被那連環計忽悠,去把戰船鎖在一起嗎?

    列舉的這些雖然與一般意義上的武術有所出入,其實根本上還是一樣的。

    武術或者是這些運動,根本上的目的不外乎兩點。

    外在,白了就是提升戰鬥力。內在,自然就是那句強身健體了。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項規模非常之宏大的運動,上麵的這些與之相較,簡直就是巫見大巫。

    田獵——一項具有軍事意義的生產活動。

    殷商甲骨文中有大量的田獵記錄,所獲獵物有麋、鹿、兔、兕、狐等。殷商已是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田獵不再是以糊口果腹為目的的生產手段,周代更是如此。

    田獵的作用,依文獻所有下列各項:

    一是為田除害,保護農作物不受禽獸的糟蹋。

    二是供給宗廟祭祀。

    三是為了驅馳車馬,彎弓騎射,興師動眾,進行軍事訓練。

    最後,田獵所獲山珍野味也用於宴饗賓客及“充君之庖”。

    禮書,周代的製度為四時田獵:春搜、夏苗、秋獮、冬狩。田獵有一定的禮規,不按禮法狩獵是暴殄物。禮法規定,田獵不捕幼獸,不采鳥卵,不殺有孕之獸,不傷未長成的獸,不破壞鳥巢。另外,圍獵捕殺要圍而不合,留有餘地,不能一網打盡,斬草除根。這些禮法對於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持自然界生態平衡是有積極意義的,隻是不可能真正嚴格實行。

    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興師動眾的田獵已成為練兵習武的手段。因為平時以田獵方式“教民以戰”,既能將百姓組成隊伍,又能鍛煉行軍和騎射的軍事技能。據《國語·其餘》載:“春以搜振旅,秋以彌治兵。”即指齊國常以田獵活動進行練兵習武。當時田獵的規模很大,據《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複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足見當時趙王田獵之規模之大。

    可以,這玩意簡直就是軍事演習了。

    除了春秋戰國時期這些案例之外,最出名的自然要數滿清了。

    從數年之後董卓進京迅腐化,到大遼、大金占據中原之後迅**,衰竭,甚至連盛極一時的元蒙也不能逃脫這個噩夢。

    清朝為了保持八旗子弟的戰鬥力,也是不斷的進行這樣的活動。

    可惜並沒有什麽卵用,繁華的中原很快的侵蝕了他們的雄心壯誌,誰也逃脫這個怪圈。

    當然,不管結果如何,田獵本身的意義終究是不能忽視的。清朝那是沒對手,所以沒什麽緊迫感,所以這樣的軍事演習效果一般。對於群敵環伺的諸侯國來,效果絕對(未完待續。)8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