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4章 富國強兵(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641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8:59

    “這位王先生我倒是和他談過幾次,此人的確有經世治國之能,我所見之人當中,也唯有蕭何能略勝一籌,與曹參誰強誰弱都不好!”陳平在一旁開口明道。

    王安石,對於政治的理念在於變革,根本目的在於‘富國強兵’。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變法的強兵措施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麵。,在王安石指揮下,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王韶率軍進攻吐蕃,收複河、洮、岷等五州,拓地兩千餘裏,受撫羌族三十萬帳。這是北宋軍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是兩宋時期漢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作戰時,北宋朝廷開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獲全勝的唯一戰例。同時培養出了王韶、章楶等傑出將領,並建立起進攻西夏地區的有利戰線,對宋與西夏的戰爭格局掀起了翻覆地的變化。

    真正起來,漢初的展其實根本上來,目的性也應該是差不多的。隻不過宋朝在北方的困擾實在是太難,所以對於‘富國強兵’的目的更加急切一點。

    而漢朝相對來雖然不是那麽急切,但是也不是非常安穩的。

    那個時候,匈奴傑出的軍事家冒頓單於統一匈奴各部,東滅東胡,西驅大月氏,南並白羊王、樓煩王,北服渾庾、屈射、丁令、鬲昆、薪葷等部族。匈奴軍事力量強大,有“控弦之士”餘萬,不斷襲掠西漢北部邊郡。

    而大漢本身,由於長期戰亂,中原地區經濟殘破,人口銳減,百姓貧困,國庫空虛,軍力衰弱。又有異姓諸王的心腹隱患,急需一個鞏固政權,展經濟,富國強兵的時間。

    而這種情況下,劉邦率軍征討不利,有白登之圍,不得已隻能對匈奴采取和親和防禦戰略。

    而在經過了蕭何定策,曹參遵隨,文景大治之後,才有漢武帝畢其功於一役,吊打匈奴的光輝戰績。

    起來,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製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漢史上與蕭何齊名,“蕭規曹隨”一辭遂成為曆史上的佳話。

    曹參施行他那清淨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可以,這個理論分明就是黃老治國的法,而按照這麽起來的話,文景之治反而也是沿襲了這個製度而已。

    文景之治是中國曆史上的經濟文化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真要曹參和王安石政策的高低,誰也不知道,陳平這麽或許也有他的道理吧!(未完待續。)8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