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8章 談軍事(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666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02

    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諫二百餘事,為太宗所器重,其博學多才,文采飛揚,著有《群書治要》等書。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卓、敢於犯顏直諫著稱。魏徵所上《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在當時和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另一方麵,隋唐之中賈家樓結義,大哥大就是魏徵,瓦崗山軍師,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四鄭國公。

    魏征這個暴脾氣的,在唐朝出現算是比較稀罕的。因為經過了五胡亂華之類的坑爹年代,高冒頭做諍臣的家夥相對來是很少的。

    不像當代或是更前麵,很可文人的風骨還是很堅挺的。

    就像荀彧攔著曹操稱王,稱衡大噴子之類。

    再有就是袁紹麾下那一群,相對來就不是很擅長變通,老是喜歡直言勸諫。

    不過,袁紹這廝也比較不靠譜,順風的時候,你什麽我都樂的,好話壞話都無所謂。逆風的時候你要不再來這一套,拜拜吧!

    不過,不管怎麽,魏征自己的水平還是有的。再加上他也不是無腦勸諫,不然也不會從李大到李二都沒跪。

    “亂入第三名武將,司馬昭————統率9,武力75,智力9,政治9。”

    司馬昭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父親。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功。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後,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封晉公。

    鹹熙元年三月丁醜加為晉王。鹹熙二年,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四歲。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昭生平與正史相差不大,早年隨父司馬懿抵禦諸葛亮伐魏。多有軍識。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專攬國政,並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司馬昭分兵伐蜀。蜀滅亡後,鍾會陰謀造反,司馬昭率領大軍親討。未至,鍾會業已敗亡。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戲責阿鬥,阿鬥蜀樂不動情。鹹熙二年,昭中風猝死。數月後,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什麽鬼?”鮑鴻聞言,卻是整個人都不好了,“司馬懿那廝剛剛快成長,後麵就讓司馬昭來填上他的空位了?你這是多麽喜歡司馬八達?”(未完待續。)8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