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6章 對射碾壓(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618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05

    箭分多種,長約9厘米,頭固然是鐵的,箭杆比較粗,必須要直,才能平穩飛行。用山楊木、白楊木、接骨木、白樺木、柳木等較輕材質製作的叫飛箭,射程較遠;用白蠟木、角木等重材製作的叫重箭,雖然因自重較大而射程較近,但近距離的穿透力更強,與穿甲彈好有一比。羽毛粘在箭尾7—9英寸的地方,不僅用膠水固定,還要綁紮牢固,以免快飛行中脫落。

    可以,製弓的技藝民間耗費心力還能夠整出來一些靠譜的玩意的話,那箭矢這玩意就沒太多辦法了。

    先第一點,箭頭的金屬、冶煉就是難以跨過的門檻。這個上麵的差距,就是影響到箭矢的殺傷力。

    不過,你殺傷力再大,如果不能夠準確命中,那就是浮雲了。

    為了較準確地命中目標,必須把握住箭在飛行中的方向,於是人們在箭杆的尾部裝上羽毛,使箭的形製趨於完善。

    箭的飛行度和準確性與尾羽的關係密切。箭羽太多,飛行度慢;太少,穩定性差。為了使之有恰當的比例,在《考工記》中載有將箭浮沉部分的長短,以求出裝尾羽之比例的方法。箭羽以雕翎為最上,角鷹羽次之,鴟梟羽又次之。裝雁鵝羽的箭遇風易斜竄,質量就更差了。

    這個問題就是民間更加難以搞定的問題了。

    尤其是在現在這個事情,還是一個科技在快展的時候。前麵盔甲的時候就曾經過,各種的盔甲都在快展階段,防禦力的提升,自然會導致攻擊力的突破。

    為增大箭的殺傷效力,後漢時耿恭明了“毒箭”。三國時,關羽攻打樊城,遭到曹仁5名弓弩手的亂箭阻擊,右臂中一弩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遂請華倫醫治。神醫華倫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烏頭是一種藥用植物,中草藥名叫“附子”,其莖、葉、根均有毒。那時少數民族習用的弓弩箭頭多帶劇毒,中箭者,皮肉爛,爛到五髒而死。可見毒箭的致殘、致死率是很高的。

    隨著金鎧鐵甲的出現,要求箭更具穿透力。晉代多用鋼鐵箭鏃。唐代箭分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種,前兩種用於狩獵,後兩種用於戰鬥。用於戰鬥的箭鏃用鋼製成,刃部較長,能穿透堅甲。除了毒箭以外,還有在箭杆上縛有縱火物的火箭,在戰爭中廣泛應用。

    那麽問題就回來了,這些展是屬於戰爭情況下促進的展,在民間的話,除非是有異心,否則的話,民間隻是用來應付打獵、流寇之類的事情,哪會遇到什麽普通箭矢搞不定的事情?

    目光回到戰局上,有寶物在手的薛仁貴、斛律光、王伯當、謝映登等遠射程的壓製,再加上漢軍士兵本身裝備上的優勢,打的黃巾軍隻能依仗掩體逃避,根本沒有什麽還手之力。(未完待續。)8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