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4章 殺降不詳(2/4)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2334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1

    這樣看,殺降或者殺來使的後果是什麽?

    殺降會提高下次軍事失敗方的預期損失,而預期收益並沒有因此增大。直接反應就是廝殺會更加慘烈,這和把偷同強盜一並處死是一樣的效果:「為國死,可乎?」既然被俘也是死,那不如戰死。而戰爭是為了資源,不是為了殺人。

    不殺降人有三個條件:

    1還有其他人需要安撫;為了避免更多的樹敵,爭取最大的統一戰線,隻要解除武裝,懲治犯即可。

    確認這些人不再具有威脅;如果白起放走了四十萬投降的趙軍,那麽趙國不會元氣大傷,不出幾年又要來跟秦國爭霸。過去我們跟少數民族作戰,俘虜了總要殺掉一批,也是這個意思。

    這些人還有用途,比如可以做奴隸啊等

    比如,蒙古人前期征服時,每次圍城後就會若是抵抗必然屠城,不抵抗就放生,就是以非軍事方式提高對方的預期損失,製造一個虛假選擇。當然,這些人信譽比較低,每次不抵抗也屠城了,所以這個政策終究被改變。

    就殺降這個事情,春秋禮製和儒家都是反對的,過去俘虜一個人比殺一個人頭受到的賞賜更多,但是到先秦法家就沒這麽多講究了。

    遠的白起、項羽的典型案例就不了。到了漢朝,是不是這個事情依舊不講究呢?

    事實明,至少漢朝的不少名將根本就沒在乎這個問題。

    追溯起來自然就是大漢朝的太祖高皇帝劉邦,此人的殺降甚至屠城的事情做的還真不少,隻是相對沒白起、項羽一次數十萬那麽震撼罷了。

    第一一是屠鹹陽,見《漢書·陳勝項籍傳》,第二屠武關見《史記·秦始皇本紀》,第三則是屠魯。《漢書·高紀第一》記載:劉邦派人拉攏楚王的大司馬周殷,周殷架不住劉邦的利誘,背叛楚王,率軍屠殺了六個地方的百姓,又帶領九江地區的部隊去投劉邦的大將黥布,和他一起對城父進行屠殺,最後隻剩下魯地未被攻下,劉邦大怒,要調集各路部隊,對該地進行血洗。

    除了劉邦本人之外,還有劉邦的手下周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陳豨起兵叛亂,劉邦命周勃率軍討伐陳豨,周勃縱兵屠了陳豨據守的馬邑城;《漢書·張陳王周勃傳》記載:燕王盧綰叛亂,周勃以相國的身份代替樊噲率軍平叛,又屠了盧綰據守的渾都。

    劉邦的手下樊噲,屠煮棗,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屠胡陵,見《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對屠狗將軍樊噲就有這樣一條記載:“沛公擊章邯軍濮陽,攻城先登,斬二十三級,賜爵列大夫。複常從,從攻城陽,”注解有“集解徐廣曰:‘年表二年七月,破秦軍濮陽東,屠城陽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