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1章 這是智還是統?(2/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834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3

    姚萇死後,其子姚興繼其位,消滅苻登,統一關中,使後秦成為當時北方最為強大的政權之一。姚萇一生長於謀略,善於用兵,多謀善斷,指揮作戰機智靈活,臨戰常因勢定策,出奇製勝。但姚萇在中國曆史上卻始終是個反麵人物,用“無恥”二字來形容他,再恰當不過。姚萇恩將仇報,誅殺苻堅,而且還將其屍體挖出,進行鞭屍,令人指。在攻克大界時,俘前秦毛皇後。毛氏美而勇,善騎射。後秦兵入其營,毛氏猶彎弓跨馬,率數百人力戰,殺後秦軍七百餘人,因眾寡不敵,為後秦所俘。姚萇卻要將其納為已有,毛氏且哭且罵:“姚萇,汝先已殺子,今又欲辱皇後。皇後土,寧汝容乎?”。姚萇隻得將其殺之。姚萇最終能“安枕而終,斯為幸也”。

    總之,姚萇長於以計代戰,以智取勝。注重收撫人心,網羅賢才為其效力;且治軍有方,獎懲嚴明。姚萇曾為前秦將軍,多次為前秦出戰,屢建大功。

    前麵多次提及淝水之戰,就過苻堅大軍內部矛盾是其敗因之一。

    前秦帝國可以是成也羌人,敗也羌人。打敗羌軍,讓前秦在關中站穩腳跟,繼而構建起強盛的帝國大廈;而前秦政權頻臨崩潰時,又是羌人給了它致命的一擊,讓帝國最終走向滅亡。這其中一個關鍵人物便是姚萇。那麽,姚萇為什麽那麽害怕苻堅呢?隻要看看苻堅的做派,便會一目了然。苻堅堪稱十六國時期的一位明君仁主,講究“為政之體,德化為先”。比如對待慕容氏,慕容垂被排擠前來投奔時,苻堅力排眾議、委以重任;滅掉前燕後,又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充分體現出他心胸開闊、廣結下的處事風格。

    苻堅對姚萇,則更是高看一眼,封他為龍驤將軍便是最好的例證。龍驤將軍本是苻堅曾經做過的官職,他當了皇帝後,“龍驤之號未曾假人”,這個封號便不再使用了,然而他卻偏偏給了姚萇。苻堅此舉,在路衛兵看來,不僅僅是因為姚萇“少聰哲,多權略”,是一位有頭腦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要籠絡羌族勢力為己所用。最重要的,它體現了苻堅對姚萇的一種信任。事實上,也正是苻堅對姚萇的禮遇有加,才會讓姚萇心存愧疚。

    苻堅和姚萇,一樣譜寫了一段人所稱道的君臣佳話。然而,曆史有時就是這樣殘酷而現實:一個大的事件能夠改寫曆史的走向,而一個不起眼的事,也會改變曆史中人物的命運。在路衛兵看來,如果不是後來苻堅淝水慘敗,走到了帝王末路的絕境,他與姚萇也許就不會生後麵的讓人痛惜的故事。

    確切的,姚萇和苻堅的決裂,源於一件偶然的事:前秦淝水兵敗後,北地長史慕容泓在關中起兵,建立西燕。苻堅派姚萇和兒子苻睿前去圍剿,結果苻睿不聽姚萇勸告,孤軍深入,遭遇伏兵,戰死疆場。苻堅痛失愛子,要治姚萇的罪,姚萇一害怕,“奔於渭北,遂如馬牧”,慌不擇路的逃到渭北一帶。附近一些豪族相繼來投,“鹹推萇為盟主”,後來又有“北地、新平、安定羌胡降者十餘萬戶”。於是姚萇自稱大將軍、大單於、萬年秦王,背棄了苻堅。

    這種人物,鮑鴻也不知道該怎麽,隻能,要不是實在沒得選,絕對不選擇這個家夥。

    “第三名候選武將,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智力9。”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家族世代錦衣衛出身,在東南倭亂時期任直浙總督。

    胡宗憲於嘉靖十七年中進士,嘉靖十九年,被授官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縣令,累遷浙江巡按監察禦史,為官二十九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禦史。死後追諡襄懋。

    王直、徐海長期以來在海上“南麵稱孤”,坐遣倭寇侵擾我東南沿海,為倭寇巨魁。胡宗憲不顧一些朝臣反對,決計剿、撫並施,鏟除王、徐。他一麵令戚繼光、俞大猷痛擊倭寇,一麵派人到日本五島招撫王直。此時,日方因連年進犯我國,傷亡頗大,或“全島無一歸者”,怨聲載道。王直集團內部亦矛盾重重,他表示如明廷能免其罪並開放海禁,就可歸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葉麻與陳東率倭數萬大舉入犯,胡宗憲施離間計,倭寇自相擒殺。明軍抓住時機,大敗徐海、陳東部。徐海投河自盡,麻葉、陳東和辛五郎並斬於嘉興。未幾,勢力日蹙的王直從五島西渡至定海,欲同徐海聯合,但徐部已被剿滅,王直進退維穀。胡宗憲即命戚繼光“督健將埋伏數匝,水6要害,星羅棋列,魚鳥莫度”。同時,答應為王直請封都官號,允許通商互市。王直迫於官軍“兵威甚盛”及利祿誘使,投降官府。至此,王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滅,“兩浙倭漸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