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0章 何人演武(1/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200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5

    正如係統所,宇文成都、哈斯奴兒以及其他一些羌胡勇士,因為作戰勇猛,被帶來接受接見,加以封賞。

    對於羌胡勇士來,所關注的無外乎就是勇武和利益。勇武這一點不用多,弱肉強食本來就是自然社會的本性,一切的問題根本上終究是建立在武力強權的基礎上的。

    而另一個問題則是利益問題了。遊牧民族最大的問題倒不是多少的利益,要的是溫飽問題,遊牧民族不適合農耕,所以才會有所謂‘打穀’一,到了一定時候必然要南下劫掠,不然沒的活路。

    曆史上遊牧民族內侵,一般是兩種情形:或是趁秋高馬肥(軍事力量強)時,或是遭受災,導致物資大量短缺,不得不以劫掠來補償。

    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真正起衝突始於戰國晚期。此前的戎人和狄人都是蒙滿人,雖然他們是遊牧民族,但不是騎在馬上的民族。到公元前8世紀,由於培育的馬越來越大,少數民族才慢慢開始騎馬,成為“馬背上的民族”。

    遊牧民族雖然傳入了很多新的曆史和文化,但並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儒法國家的政治結構。曆經千年曆史,中國遊牧民族能始終在********競爭中保持活力,主要依靠三個結構性因素及相關機製。包括氣候條件、雙方管理者的智慧,而更重要的是草原政體和農業政體在地理、生產方式、組織上的比較優勢,他們相互學習模仿,以及在競爭中同化。

    前麵了遊牧民族內侵,一般是兩種情形:或是趁秋高馬肥,或是遭受災。而這兩者,從根本上就是受到氣候的影響。

    遊牧部落的活動與氣候之所以密切相關,緣於氣溫下降對遊牧民族的影響遠勝於農業部落。第一,由於氣溫波動大,大部分草原牧民的農作物已經到了存活極限,即使很的溫度變化對作物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第二,遊牧式生活對人口壓力更敏感。簡單的馬爾薩斯人口論並不適用遊牧民族,對他們來,牲畜既是投資也是食物。困難時期,部分牲畜充當食物,部分進行勞作,但由於飼料缺乏,可能連日常勞動、耕作都無法進行。遊牧民族需要在馬爾薩斯循環生之前進行有效的人口控製,保證資源與人口的平衡。第三,寒冷的氣候不僅降低遊牧民族的承載力,還會增加暴風雪等其他自然災害生的可能性。災難同樣會迫使遊牧民族南遷。

    曆史上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間此消彼長的關係,不難現氣候條件的重要性。結合中國千年氣候變化的規律來看,每一段寒冷期,碰巧都有遊牧民族移民或入侵中原。如公元前1到前7年,獫狁、戎、狄進入中原。公元1年後持續了較長一段寒冷期,遊牧民族則不斷進犯中原,導致西夏、金、元、清王朝的興起。不過,公元1年以前,遊牧民族入侵帶來長期戰亂,而之後卻隻導致王朝的更替,可見東漢開始出現的儒法國家係統比較穩固。

    西周垮台時,氣候變冷導致遊牧部落遷徙,到戰國時期氣候變化終止,雙方的衝突開始減少。到魏晉南北朝,氣候又變冷,再次導致遊牧部落南遷,又與中原漢人生大規模的戰亂。漢朝時期,匈奴帝國的衰弱不僅僅緣於漢武帝的軍事勝利,也和其內部分裂以及氣候惡化有關。嚴冬時期,牛羊數十萬計地死亡,經濟上的嚴重損失逼迫南匈奴向漢朝投降,變成了半農業半遊牧的形態。

    這其中不僅僅是環境氣候的影響,製度、展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其中。

    草原政體擁有軍事上的優勢。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戎狄非常厲害。這種情況迫使漢人生改變,作戰方式從以戰車為主調整為以步兵為主。秦始皇的統一使漢人有能力攻擊匈奴部落,各部落不得不聯合起來以求對抗秦朝的攻擊。但意想不到的是,剛建立帝國的匈奴見證了漢人的內亂——秦漢交替花了6年時間。這時候漢人現自己輸給了向漢人學習的匈奴帝國,於是漢朝人也開始學習匈奴人的行軍征戰方式。漢武帝時期,已經任用匈奴人來訓練部隊,霍去病也開始采用突襲方式作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